上周,我见到决定复读高三的学生,他们自称“高四生”。再经历一次高三水深火热的学习,是一个勇敢者的游戏。败在六月,选择从七月开始卧薪尝胆,对十七八岁的孩子来说,对焦虑熬白头的父母来说,都是一份艰难地抉择。
面对孩子和家长,我很心疼,也很理智。我支持学生的选择,自愿复读。有一个学生对我说:老师,我想用一年的努力弥补高中三年的不足,我想走得体面,我想填报志愿,选择大学的时候不再卑微。我似乎无话可说,连鼓励的话都没有了。因为我早已认定命运坎坷,人生不顺才是生活的本来样子。
导入新课时,思考再三,我用了刘慈欣科幻小说《三体》中的“面壁者”和“破壁人”。
在《三体》的情节设置中,人类文明将受到四光年之外的“三体世界”毁灭性打击,人类在“三体人”眼里,被蔑视地称为“虫子”。“三体世界”派出两个“智子”,就是地球上无处不在的“眼睛”和“耳朵”,监视人类的一切活动。人类举世界之力,选出四位顶尖人才,各尽其力想法对抗“三体世界”,联合国称四位为“面壁者”。平凡平庸的中国物理学老师逻辑,被选中做“面壁者”,在四位“面壁者”中最不被看好。“三体世界”对应有了三个“破壁人”,逻辑的“破壁人”被预言:是他自己。最终,逻辑代表人类对决“三体世界”和宇宙中的黑暗森林,在一段时间内,他成功了,在后来的“执剑”阶段,“三体世界”因忌惮逻辑而不敢妄动。逻辑辉煌,因为他参透了两句话:
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科幻小说,所言道理并不虚幻。我把这两句话送给我的学生:
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复读考验意志,只有身心健康,你才能坚持到明年的高考。你得有体力焚膏继晷,夜以继日;你得有体力废寝忘食,孜孜不倦;你还得有好心态,经得住无数次考练中成绩的起伏波动,直至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面对成绩宠辱不惊,面对考卷胸有成竹。所以我说,高四,生存是学习的第一需要。
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质量守恒定律处处适用。人的精力,体力都是有限的。下决心要复读,学习要耗心神,其他方面的精力就得缩减收敛。玩的心思得收一收,懒的习惯得紧一紧,人性把惰性控制住,自律得让时间为你支配,只有这样,你才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去探究。宇宙中物质总量保持不变,人体中的能量也保持不变。你得把最大的精力用在学习提高上,只有如此,你才能把潜能有效挖掘利用,你才有可能获得比去年更好的成绩,要不然,你还是你,凭空如何来的进步?
如果没想好这些,劝你莫来复读。不是你再来一年,成绩自己就会提高。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古之人不余欺也。报着那些懒散,渴望收获奇迹的人,总是说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我真见过复读成绩不如之前的,希望你能认真地审视,清晰地规划。
“面壁者”逻辑最终胜过其他人,可他的“破壁人”是他自己。
我喜欢读《三体》,是刘慈欣把很多有思想,有智慧的事情表达得与众不同。参禅悟道,本就是中国人认同坚守的修行。善良纯真,柔软美好,是人类向往共存的前提。在科幻中渗透着智慧,用简单的道理说出宇宙的密码,这是刘慈欣的能耐和本事。这也是这本书最耐读,最经得住讨论的思想。逻辑代表的是人类,人类逃过几劫,而真正的未来,仍然在对宇宙规律的摸索中。在此,我只想引用逻辑作为“面壁者”,真正的“破壁人”却是他自己,这一设想就很中国,很有禅味。敢于回望过去的人,才有可能避开之前同类型的坑。敢于剖析自我的人,才会更优秀。只有冷静思考的人,才有可能发现为何要冷静思考。
想起小时候学鲁迅先生的文章,《一件小事》,结尾有这样一句话:好像要压榨出我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文章已是模糊的,情节都记不清楚,可这句话我一直牢记。皮袍是外人看得见的,华丽或得体,而“小”才是内心深处的各种劣根性了。鲁迅先生在写这篇文章时候,他得审视自我,换而言之,他已不是写文章之前的鲁迅了。我想起这句话时,总是做了点心里不踏实的事,每每想起,内疚自责,虽说后悔于事无补,但忏悔也于今后有益。
人要善于做面壁者常思考,人也得破困囿自我认知的局。当我和学生一起思考,一起面对时,高四又是什么?无非就是人生的一次风雨,而知道骤雨不终日,那就在心里酝酿彩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