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闻榆钱儿香

在公园散步,看到榆钱儿挂满枝头,下面能伸手够到的已经被人捋走了。望着榆树上一簇簇一串串,挂满黄绿的榆钱儿飘着香,又一次引我回到那渐远去的童年岁月。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家家缺粮少食,开春二三月青黄不接的时候,榆钱和榆树皮曾被视为救命之物,它不但救助了无数饥饿的生命,还帮人们度过饥荒年月,坚强地生存下来。发生自然灾害,庄稼欠收甚至绝产的时候,村民们先是吃地里的荠菜、蒲公英、青青菜、苦菜等野菜,然后是柳芽儿,榆钱儿,再过段时间就是槐花。这一圈下来差不多就到麦收了,口粮才算有点保证。还记得母亲曾说过一段顺口溜:“榆钱儿菜,榆钱儿馍,离开榆钱儿不能活”,我至今记忆犹新。

每年房前屋后,沟沟坎坎,榆钱儿挂满枝头时,可是我们小孩子大显身手的时机。伙伴们都会趁放学的空隙,三三两两的结伴去摘榆钱。选好了榆钱多的树,我们先把书本掏出来,背着空着的书包,女孩子在树下观望,男孩子抱着比腰身还粗的树干,憋足劲往上爬,骑在粗大的树枝上,扳着树枝,大把大把地捋榆钱。先捋一把放到书包里,手不停地捋,嘴也不停地吃,直到捋满书包为止。捋满的榆钱大家一般各分一半。男孩子爬树,有时衣服裤子被树枝划扯是常有的事,手、胳膊、肚皮和小腿被划破许多血口子,当看到那的伤口,确也很心疼他们。我们女孩子不劳而获,有时就少要点。几天过后,能够着的榆钱儿捋光了,大人们便拿一根长长的杆子,上面绑上一根粗壮的铁丝或绑一段细钢筋,起头弯一个钩子,用钩子勾住枝条,随即一转杆子,一串串挂满榆钱的枝条被拧了下来。

榆钱儿除了生吃,还可与各种杂粮搅和在一起,做出很多种充饥的食品。母亲先把榆钱用水洗净,用玉米面掺上榆钱儿,放上食盐、花椒面,给我们蒸松软香甜的窝头或榆钱儿糕吃。吃糕时沾上点蒜泥、香油和醋,嚼在口中,那叫一个香,简直超过大鱼大肉。榆钱还可熬榆钱粥,榆钱粥吃起来滑润喷香。欧阳修吃罢榆钱粥,回味无穷,留下了“杯盘粉粥春光冷,池馆榆钱夜雨新”的佳句。难熬的初春,人们吃光了所有能吃的东西,自然就想到了吃榆树皮。

榆树皮是所有树皮中最“可口”的一种。父亲在自家屋后榆树上,用镰刀划出一条细缝,伸手轻轻一扯,树皮便像金蝉脱壳一般剥落下来。先把老树皮剥下来,内瓤晒干,再把干树皮掰成块,放在石碾子上反复碾轧,然后把轧碎的树皮碎沫放进细箩里,来回箩几遍。就这样,含有淀粉的“榆树皮面”,就被箩出了精细的面粉。母亲将榆树皮面烙饼、蒸馍、擀面条。用榆树皮面擀面吃,甜甜的、黏黏的,又筋道又光滑,吃起来特别有味。榆树少的人家,孩子们多不够吃的,常来我家讨一碗。有时母亲自己舍不得吃,却送给人家几个蒸馍。那时人们对榆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受到榆钱恩惠的人们,只有期待明年榆钱再挂满枝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村里的榆树也在翻建房屋时被砍伐得越来越稀少,榆钱也成了稀罕物。如今,人们吃榆钱和野菜,不仅图个新鲜,而且还要吃出营养,吃出保健。榆钱,还是一味很好的中药材;中医认为,榆钱性平,味甘,微辛;入肺、脾、心经,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榆钱中含有大量水分、烟酸、抗坏血酸及无机盐等,其中钙、磷含量较为丰富,有清热安神、健脾益胃之功效。主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失眠等病症。尤其以健脾安神作用突出,早在三国时期嵇康的《养生论》中就有“榆令人瞑”的记载,现代医学也证明,此功能与其富含烟酸、抗坏血酸等酸性物质以及大量无机盐有关。想不到,艰苦年代里用以充饥的榆钱,竟然还有这些鲜为人知的功效!

时光荏苒,父母虽已仙逝二、三十年,如今看到榆树开花时,仍会想起那慈祥的父母和家乡随处可见的榆钱树,还有挂满树枝一串串飘香的榆钱儿。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又闻榆钱儿香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