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上的孤勇者:“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人尽可被毁灭,但不可被打败”
20世纪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52年,根据他曾经的救命恩人古巴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的真人真事,创作了《老人与海》这一部讲述人与自然抗争的中篇悲剧小说,这是他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小说。 1953年5月4日《老人与海》获得普利策奖。
《老人与海》以二十世纪中叶的古巴为故事背景,主角为一位风烛残年、孤寡而又英勇无畏、热爱生活、渴望胜利、风雅有度的老渔夫圣地亚哥,配角为渔村一个叫马诺林的小男孩。
这部小说的开头以圣地亚哥持续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但仍坚持不懈独自出海远航,由此奠定了整部小说的悲剧色彩。
“ 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人尽可被毁灭,但不可被打败。”
倒霉的圣地亚哥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他有生以来见到的最大的马林鱼。当他经过两天两夜的努力,终于杀死了这一条身长十八英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当他把它拴在打了补丁的船边归途之余,却不幸地遭到闻血而来的鲨鱼群的疯狂袭击。
年迈力衰、饱经沧桑的圣地亚哥在疲惫不堪、忍饥挨饿中,与穷凶极恶的鲨鱼群展开了殊死搏斗。在搏斗中,他失去了鱼叉、船桨,最后只剩下一支折断的舵柄做为武器,自己也受了伤。最后,圣地亚哥击退了鲨鱼群,筋疲力竭地拖着一副鱼骨架回到海港。圣地亚哥回到渔村简陋的棚屋里,便倒头睡着了,梦中见到了狮子……
圣地亚哥在海上与大马林鱼、鲨鱼群的激烈搏斗过程是极其悲壮的,但也同时体现了该小说中关于大自然中人类生存、命运与环境冲突之间的主题。
海明威刻意赋予了圣地亚哥圣徒般勇往直前的热血品质,塑造了圣地亚哥生活的孤勇者形象。又通过渔村渔民和小男孩马诺林与圣地亚哥的往来,体现圣地亚哥的硬汉柔情。
这部小说让我泪目的地方,在于圣地亚哥最后拖着那一副鱼骨架回到海港,体现了他古希腊悲剧式的精神,捍卫了生而为人的灵魂的尊严,同时也体现了他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
在我们这个任性躺平、摆烂的年代,我想通过阅读这部20世纪的正能量经典小说,学习圣地亚哥宁折不弯的战斗精神,也许我们可以重拾战胜丧式生活的勇气,找到人生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毕竟,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