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的孩子,高处的故乡,天堂的青春,波澜壮阔的云海天空
“夏牧场的确过于悄寂,少有盛大的相聚和庆典。但繁盛的夏牧场本身就是一场盛宴啊。餐布展开之处青草繁生,食物与安宁甜蜜地并置,哪怕是最普通的一道茶饮都能令人目眩神迷。这正是一年之中最舒适、最丰饶的时光。”
在深山夏牧场,多雨的六月,越发漫长的白昼,遥遥无边的下午时光,裹着大衣,长久地午眠,睡得天昏地暗,醒来不知何年何月……如此循环,没完没了,令人疲惫。
李娟在本书里记录了哈萨克牧民在阿尔泰山脉高海拔地区的吾塞夏牧场的原生态生活日常,其中比较吸引我关注的是深山夏牧场美轮美奂的景致及牧人与羊的命运。
“自然的美景永远凌驾在人的情感之上吗?”
李娟笔下的天空与云朵似乎都焕发着无限的勃勃生机,让人觉得那枯燥乏味的高山草原夏牧场生活一下子充满了诗情画意,我想目前应该没有人比她写得更细致入微,引人入胜了:
1,在吾塞,我们的驻地地势极高,已入云端。当那些云还在远处时,明亮得近乎清脆,似乎敲一敲就当当作响。可一旦游移到附近,立刻沸沸扬扬,黏黏糊糊。
2,当满天阴云释放完力量后,天空立刻晴朗得像刚换了新电池似的,阳光灿烂,气温上升。于是湿漉漉的大地在阳光照耀下大量升腾着白茫茫的水汽,这些水汽聚集到天空,立刻又演变为储满雨水的阴云……
3,雨水初停时,天空一角的云层裂开巨大的缝隙,阳光从那里投下巨大的光柱,光芒照耀之处,水汽翻涌,热烈激动。而之外没阳光的地方则沉郁、寂静又寒冷。
4,我也在她身边躺下,全世界侧过了身子,天空突然放大,大地突然缩小。眼前的世界能盛放下一切,却又什么也不曾盛放过。再扭头看低处的溪谷,溪谷对面是羊道。羊道是纤细的,又是宽阔的。几十条、上百条,并行蜿蜒。羊早已走过,但羊走过时的繁华仍留在那里。
5,溪谷的最深处很绿很绿,怎么会那么绿呢?绿得甜滋滋的,绿得酥酥痒痒……唯有这绿意穿越了整个雨季,丝毫没变。
6,一粒冰雹其实就是一颗钻石。
李娟的细腻恬静有温度的文笔,不止在写景方面一绝,在写牧羊女平凡而辛苦的生活与羊的命运上,更是温柔有度,充满了怜爱之情。
比如牧人妻子莎拉,一个焦虑的、浑身烟土的劳碌妇人,繁重忙碌的生活使她才二十多岁就有了中年人的沉默与沧桑和性情温和,沉默寡言海拉提。
还有不修边幅,深暗而自卑且安静的莎拉古丽,虽然长得不漂亮,又矮又黑,衣服又脏又破,有着老人一般扭曲、粗糙的双手,与世隔绝,过着不顾一切的简陋生活。作为家中唯一的女性,她努力照顾大家,维持着一个家庭的正常运转。
这一些牧羊女,因生活的艰辛和环境的闭塞而生得粗糙、邋遢,却用她们刚毅的力量与善良,在游牧民族艰苦的生活环境里,活出了自己的姿态。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多加关注她们的生存困境,尽自己所能改善她们的生存环境。
只是这哈萨克族牧民们游牧生活中,那难以保障的健康与原始、野蛮、邋遢的生活作风,实在太让人揪心了,古老的游牧习俗与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冲突。从目前来看,我想给牧民配套游牧医生的愿景应该还是很难实现的。
李娟写小羊羔的命运,虽说有些无奈却又合情合理,我仿佛学到了自我安慰,减轻负罪感的话术,以后也能心安理得地吃着美味可口的羊羔肉,哈哈:“是啊,我们一定要原谅山羊的固执任性,以及它犯下的种种过错。因为无论如何,它终将因我们而死。它只作为我们的食物而存在,而消失。同时,我还要为它庆幸。只为它从不曾经历过冬天,不曾经历过太过漫长的、摧残生命的严酷岁月。它的一生温暖、自在、纯真。”
所以现在很多中小学将李娟的《羊道三部曲》纳入课外读物,我觉得蛮适合的,尤其是对于没感受过高山草原夏牧场生活的人来说,这是再好不过的纪实散文书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