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低贱的职业中的生命光华——观日本电影《入殓师》

十年前网络媒体报道时说,从2007年以来两次出访日本,温家宝总理表示自己都会在百忙之中抽空看电影,以了解日本文化。07年的教材是讲述战后日本平民生活的电影《三丁目的夕阳》, 2010年温家宝总理则选择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获奖作品《入殓师》。他表示该电影“虽然是讲生与死的,但它反映了伦理道德和东方文化的背景。”

这是我十年前看《入殓师》这部电影的缘起。此前我对这部电影一无所知。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温总理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很关注的,对于我来说也不例外。

多年前,日本奥斯卡获奖影片《入殓师》我就看了好多遍,并且和我的学生们一起观看——我想学生大概还不至于顾名思义地将其看成是一部恐怖片。在我的生命中,亲人们去世后的入殓仪式,也算经历过了,但我更想了解日本这个神秘国度里关于入殓的风俗习惯。最近我又看了一遍这部电影。这也足以证明其魅力之所在。

每看一次这部电影,我都会深深地陷入一次对于生与死的思索之中。无论从哪一种意义上来讲,我觉得这都是一部具有永恒意义的经典影视作品,值得反复体味。

电影一开始,茫茫雪色中,主人公小林大悟和师傅开着车去进行一次纳棺仪式。随着肃穆庄严的纳棺仪式的进行,电影画面很快切换到异常欢快的乐团演出中。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竟然是一场告别演出。最后的结果是老板宣告乐团的解散,对于大提琴手小林大悟来说意味着失业的挑战。万般无奈之下,他和妻子来到了乡下山形母亲留下来的家中。为了维护作为男人的尊严,阴差阳错中,他找到了一份令其哭笑不得的入殓师的工作。求职一开始,就面对社长递过来的金钱的诱惑,窘迫的生活现实使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的接受。

于是,他开始瞒着他的妻子去进行入殓工作培训视频的录制,去一位在家去世一星期的老人的纳棺仪式。这一次令他恶心不已的工作体验——即使在浴池的洗浴,也无法让他摆脱他的妻子端上桌子的宰杀的鸡肉的想象——让他想辞掉这样一份工作。电影画面中,当他面对逆流而上的鲑鱼时——这一画面具有深刻的隐喻意义,是年老的火化工给了他坚持的力量。在社长的严厉呵斥下他艰难地坚持着。用社长的话来说,他与这样一份工作是有缘的。

他们的工作,一开始遭到了许多逝者家属的歧视和侮辱,但他们不为所动,以虔敬之心庄严之仪娴熟之艺,让逝者以最美的形象离开这个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展示了光怪陆离的日本社会现实生活,另一方面更体现了入殓师这一工作的崇高神圣之美,具有令人屏息凝视的精神审美力量。事实上,他们的工作,最终得到了逝者家属的尊重和致敬。

作为只有三个人的NK代理,社长和她的女助理之所以从事这种工作,其实都源于其生命体验中对于生与死的深刻理解。通过他们,小林大悟也理解了这份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就像社长所说的:“一种生物就是靠另一种生物获得生存的。”

这其中包括小林大悟的妻子以及经营澡堂的邻居奶奶的儿子。当他的妻子知道了他所从事的工作以后,失望中离家回到了娘家。后来因为怀有了他们的孩子才回来,且又想以此劝说小林大悟放弃这份无法向长大后的孩子诉说的工作。正在这个时候,经营澡堂的奶奶去世了,需要有人去进行纳棺仪式。这无疑是让周围的人们理解他的工作的价值和意义的重要时机。正是在这一仪式中,他的妻子和邻居开始理解了他。后来,他又接到了六岁时就离他而去的父亲客死他乡的消息,在妻子的劝说下,他挑了最好的棺材,驾车来给他的父亲进行纳棺仪式。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在父亲的手里发现了他当年送给父亲的那块代表着平安顺利的小圆石。藉此弥合了他和父亲在情感上的裂痕,他也真正理解了他的父亲对他深深的爱。

生活在证明着,小林大悟虽然在从事着一份令许多人敬而远之的工作,但每个生命最终都离不开他的工作。他和他的师傅正是在这样一种歧视与庄严中,实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

回味小林大悟生命中的职业变化,虽然他不在乐团拉大提琴了,但他作为入殓师前后的人生历程却更像一曲如泣如诉的大提琴奏鸣曲,令人回味无穷,感慨万端。

是的,一份再低贱的工作,只要以虔敬之心去对待,就会让生命放出异彩和光华,都值得人们和整个社会去尊重和敬仰。这就是日本电影《入殓师》留给我们的生活启示。事实上,每到清明节前后,我们不是从各种媒体上也能看到我们中国一些年轻人从事着入殓师的工作吗?这总是令人感到欣慰的消息。

编辑:草鞋

作者简介:陈红星,笔名秦直道。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并不低贱的职业中的生命光华——观日本电影《入殓师》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