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有感
一直以来,总觉得不敢轻易的去碰触《红楼梦》,一直以来,我设想的场景是:等我老了,有了一定的阅历,也有了充足的时间,可以静下心来,在阳台的一角,戴着老花镜,一杯清茶,坐在摇椅上慢慢读……
其实在初中时,我是读过《红楼梦》的。那时候,父亲在单位的一次活动中得了奖,奖品就是一套四大名著,他兴冲冲的拿回来,我爱不释手,尤其对它情有独钟。当时看《红楼梦》,就是奔着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去的,其余章节、内容皆是浏览,一目十行。还记得看到:林黛玉烧了自己写的诗稿,口吐鲜血,喊着:“宝玉,你好……”我已泣不成声,泪眼模糊。所以到现在,尽管已经过去20多年了,那一章的回目还记忆犹新: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
去年冬天,给女儿借了一本少儿版的《红楼梦》,而她似是没兴趣,我索性阅读起来。心想:这个版本的,我应该能看懂了吧!一口气把300多页的书看完后,一点也不过瘾,舍去的内容太多了,所以在还了书之后,我借了一本通行本《红楼梦》,封面赫然标注:曹雪芹、高鹗著,配有宝玉、黛玉在大观园如痴如醉共看《西厢记》的经典画面,全书700多页密密麻麻的小五号字,犹如成千上万只蚂蚁在爬行。每天会在工作之余,睡觉之前打开它,让自己彻底的沉淀下来,完全的放松下来,投入到故事之中,与他们同喜同悲,与书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虽然有些时候的确难懂,(例如: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但也使我更多的有了探寻的念头,终于,读完了整本书,期间的种种感怀,唏嘘不已,叹叹不止。
今年冬天,疫情来袭,快节奏的生活,突然慢了下来。空闲的时候,也刷视频自娱自乐,但感觉每次快乐的都只是片刻,一旦回归现实,内心又空虚得发慌。于是就再一次捧起了这本书,带着对它的无限崇敬之情,开始了这段阅读之旅。
除了读原著,我间或看87版电视剧,让想象和角色接壤,也听揭秘《红楼梦》,了解历史事件及原型人物背后的故事,通过看文字,观影视,听解说,其间的收获就更立体、饱满、有形。
特别喜欢《刘心武揭秘<红楼梦>》,通过刘老师的讲解,我知道了,《红楼梦》讲述的是发生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故事,是一部自传性,自叙性的历史小说。刘老师在阅读、分析原著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在“秦学”(秦可卿人物的探轶)分支领域的研究结果,让人脑洞大开,豁然开朗。秦可卿人物的悲惨结局,奠定了《红楼梦》的大悲剧主线,在原著中,她出场晚,却是金陵十二钗中最先离开的。刘老师揭秘了她公主级身份的惊天秘密,让这部小说和时代,背景,有了极高的融合度。整个揭秘过程,犹如看原文和注解一样的连贯,由一知半解到醍醐灌顶。
对于林黛玉的结局,刘老师有不同见解,他认为高鹗所续的结局,有悖于曹雪芹的原笔原意,林黛玉诗意一般的人物,不会以这个结局收场。也许是原著先入为主的深入人心,且根深蒂固的存在了这么多年,人们已经默许了。但对于林黛玉沉湖的凄美画面,又让人有了超凡脱俗的美感和痛感。我赞同刘老师的分析,贾母不会合同王夫人、薛姨妈、王熙凤把自己亲外孙女致于不顾,不会是亲宝钗,而嫌黛玉,这在血缘上,情感上都是没法让人相信的,生活中哪一个外婆不爱自己的亲外孙女,而要让宝玉娶一个姨妈家的女儿,况且宝玉的心思,她是明白的。
而对贾宝玉的认识,以前停留在长相的细皮嫩肉,说话的女里女气,行为的乖张怪癖。整天混迹于姐妹、丫头堆,对她们怜香惜玉,没有旧时公子哥的蛮横、娇奢,不好好读书,不看重经济仕途,只觉得这个公子很另类,对小人物的关注度比较高,关心弱势群体,让人有如童话故事里《灰姑娘》一样的幸运,受宠若惊。而在《红楼梦》里,处处可见这位公子的特别:下雨了,他提醒龄官,快点躲雨,岂不知自己也正淋着雨;银钏倒茶,水洒在了他的手上,他一个劲的关切询问,却忘了被烫的人是他自己,难怪旁边的婆子笑话他是个大傻子;平儿夹在贾琏和王熙凤中间两头受气,宝玉为她梳头,抹胭脂,排遣心中郁闷;在路边村落,结识纺线女,看她小小年纪,既要照顾弟弟,还要担负家庭重任,恨不得跟了去;晴雯被撵出大观园,病危之际,她前往探望……例子太多了,举不胜举。刘老师说,这是一种对社会边缘人物的人文情怀,对生命的礼赞,而这种关注度,从古追溯,曹雪芹是第一人,直至18世纪中叶,外国作家雨果,狄更斯等人,才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提及了这种思想,比其提前了200多年,所以说曹雪芹忒厉害了,他是我们中国的骄傲,这是何等的民族自豪和文化自信呢?
其中三段爱情故事,更让人扼腕叹息。
小红遗帕惹相思。刘老师说小红很有“种”,看到这里我笑出了声。的确,在那个年代,一个女子敢于向封建礼教叫嚣,敢于打破传统束缚,敢于向心仪的男子示爱,以追求幸福的生活,牢牢地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由着主子去发配,去指派,去变卖。而且,她很有进取心,最初她只是宝玉身边一个排不上队的小丫头,不甘埋没,为了出头,她被晴雯嘲讽,说她想攀高枝,后来,她抓住了在王熙凤跟前的一次机会,让自己很快的鲤鱼跳龙门,跻身凤姐身边,成为像平儿一样,得力的侍从。而这也不是她的理想之所,她不过借此见见世面,长长见识,她不像晴雯怕被撵出去,她是愿意走出牢笼,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于是乎,在大观园忽剌剌大厦倾的时候,她已经置身事外了。用现在时兴的话说,人间清醒如她。而当时的林小红,也不过是个十几岁的花季女子,却有着与年龄不符的通透、现实、睿智。她的一句:“千里搭帐篷,迟早要散的。”把你所有的心不甘,意难平,刹那间摧毁地支离破碎,瓦解地灰飞烟灭。
司棋爱得决绝。司棋和表哥私定终身,事情败露后,她被驱逐出大观园,胆小怕事的表哥却远走他乡。后来表哥上门提亲,为了试探她是否变心,阴差阳错让她撞墙而亡。怯懦的表哥,在安顿好她之后,最后自杀身亡,追随而去。为什么买了两副棺材的谜团,瞬间解开。为有情人不能生而相守而叹息,又为他们爱得坚决而震惊。
尤三姐的痴情。尤三姐对柳湘莲一见钟情,在姐夫贾琏的撮合下,以鸳鸯剑为信物定情。结果,柳湘莲听信了谗言,想要退婚,在索回信物时,尤三姐当面以剑殉情,柳湘莲这才知道尤三姐有多重情,多刚烈。悔恨晚矣,后来出家。
曹雪芹真事隐(甄士隐),假语存(贾雨村)的写作手法更是精妙无比,,全书一共出场的人物总计975人,有姓名称谓的就达732人,可谓人数众多,关系复杂。他写出了人物的多重人格,复杂性,综合体,不是正面人物一好到底,反面人物众人唾弃。读着读着,你会觉得好人真实而让人动容,即便缺点也那么可爱,就像我们身边的某某某;坏人也不是无可救药,有可怜、可憎之处,甚至你都替他着急,真想在他犯浑的时候大喝一声,或是加以阻止。曹雪芹表达了他对所有青春生命的尊重和讴歌。如果把《红楼梦》比作一棵大树,那么他的写法便是一树千枝,一枝千脉。前面出现了一个小人物,可能只是一个过场戏,可在八十回之后,说不定就会有一个重头戏。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写作手法,贯穿全书,处处有伏笔,笔笔皆铺垫。
《红楼梦》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我想以后,只要有时间,我还要再读,反复地读。一本你喜欢的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在不断丰富的人生际遇里,随着时间、空间、环境的更迭变化,阅读的感悟也会常读常新。每一次的阅读,会有不同的认知和体味涌现,在原有的基础上加深、提高、亦或升华。
感谢高鹗,在曹雪芹去世30多年后,续写了《红楼梦》使得这部巨著在不完美中有了一个完整的结局。
正如张爱玲说她儿时读《红楼梦》,读到第八十一回,便觉得“天日无光,百般无味”,所有的人与事都瞬间失去了光彩。且不说,愚钝的我,少年是不知道这些的,而现在读完整本书之后,这种遗憾更加痛彻心扉。记得,追剧《三十而已》时,没跟上节奏,大结局没看上,气的我直拍脑子不中用,无法,吝啬的我,破天荒的第一次充了腾讯会员,愣是把最后一集补看了,这才气顺了,人自在了。一部描写都市题材,关于青春女性奋斗史的电视剧尚且如此,更别说这样一部恢宏巨著了,只恨自己不能穿越历史,回到当初,一览曹雪芹笔下的真故事。
刘老师还说,目前我们不能确定,八十回之后的故事彻底就丢失了,失传了,我们还可以尚存希冀,说不定在哪一天,在广大红学爱好者,在红学研究者的努力下,后面的故事会失而复得,会石破惊天的横空出世,也未为可知。我期待,我静待,我祈祷!
在那么一天晚上睡觉前,我的书跑到了女儿的床头,她煞有介事的看着,我惊喜的问道:你看得懂吗?她仰起小脸,笑吟吟地说:“能啊!”我很是意外。
又有一天,当我下班回来,她正捧着《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且已看了18页,在我换鞋的当儿,她自顾自的说:“妈妈,刘心武对高鹗的续写很不满意呢,他把原本的大悲剧写成了大团圆,他不但改动了后四十回,连前八十回也改,真是的!” 她在那,一副气愤填膺的样子,我却是,一副惊异的面孔。
在下一次借书时,她央求我:“妈妈,我也想看《红楼梦》”,于是,我又给她借了本少儿版的,一切又回到了当初的模样。真好!如果我的阅读,能在愉悦自己的同时,还能影响到孩子的话,那,这是我没有料到的,却,又是我最愿意看到的。
由此,我想起了刘心武老师介绍他与《红楼梦》的结缘。他的父母,哥哥姐姐都爱看《红楼梦》,家里经常会讨论与之相关的话题,以至于他从小耳濡目染,熏陶式的喜欢上了《红楼梦》,再到后来的专心研究。他不但探佚八十回以后的真故事,还动笔续写了后二十八回,这种对待学术的执着,以及无惧无畏的精神,令人钦佩!
也就在这一刻,我突然就明白了:好的交往和人际关系,应该是彼此欣赏,惺惺相惜,互相鼓励,共同努力!生活中、灵魂深处,彼此支撑,彼此成全。即便志趣不同,也可以默默关注,真心祝福,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熠熠生辉。即便是父母、子女的关系,也应该坚持学习,终身学习,不断加强文化修养,提升专业知识,在每个年龄阶段,呈现最好的自己。
读心灵契合的书如此,择良师益友亦如此!
编辑:雨亭
作者简介:计虹,彬州人。阅读赏心悦目的文章,书写有感而发的真情,做不卑不亢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