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的乌榄
文 / 黄江勇
有深山老林的地方,往往环境美,物产盛,故事多,令人神往。高州市新垌镇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它地处丘陵地带,东北方向群山矗立,流水潺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光照充足,气温适宜,植被茂盛丰富。那一方水土烘焙的烟火,熏染了多少红尘渺渺的梦。
这次踏足新垌镇,是冲着了解久负盛名的新垌乌榄(黑橄榄)而来。
乌榄加工基地在上下岭村,白天榄农上大山采摘乌榄回购销站收购,傍晚七点开始加工,半夜十二点收工。
我们是相约傍晚七点到达乌榄加工基地参观的。一下车,只见小作坊炉火熊熊,蒸汽弥漫,人们已忙开了。一筐筐胶篮子,一排排长方形簸箕盛满了油亮亮的乌榄。随行有朋友兴致很高:“莫不是黑珍珠加工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年轻干练的村长和敦厚睿智的老板站起来用微笑热情欢迎我们到访。
我们充满好奇心,不懂就问,总能得到满意的解答。
那神鬼莫测,山气氤氲的博大山脉,云雾缕缕,仙气飘飘,杂生着各种新老果树。其中乌榄就有上万棵,扎根于黑沙泥石中,矮山树稀少些,高山树则很浓密。有些老树已有三四百年年轮,几个人都围不过来,越长越茂盛,有三四层楼那么高,没有病虫害,不用喷洒农药,果实品质特别好。每年九月至十二月初是乌榄收获时节,产量有五六十万斤。现在乌榄收购价是每斤六七元钱,经济价值相当不错。人们不但不愿意伐树制作家俬了,还积极种植嫁接,嫁接的五至八年挂果,不嫁接的要十多年才挂果。但嫁接树不如直生树的果实香味儿浓。
现在果树都分到农户家庭管理,也是自己采摘。等到果实由黄变乌黑了,农民就一大早进入大山采摘。一个人一天大约能采摘两三百斤,由于请人采摘要300元一天,加上涉及安全问题,农民一般就自己采摘。他们绑着绳索吊,坐在树杈上一粒粒地摘,又要敏捷又要胆子大啊!简直就是“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的游侠儿。为什么不拉网用棍子打?若打就会有伤痕,加工制作出来就会有硬口,有酸臭味儿,所以惯着打不得。到了午后,他们要用扁担挑回购销站收购。果实是不能用袋子装着放在肩上扛的,这样会变软了,制作的榄角就易烂了。
在加工基地,一筐筐的乌榄要先用井水冲洗干净,然后用五六十度的温水泡去苦涩味,浸泡十至十五分钟起桶,然后倒在塑胶篮子里沥干水。
接下来就是热闹的介榄啦!做榄酱的较少,主要产品就是制作榄角。妇女儿童们围坐在长形的竹箕旁。竹箕上堆放浸泡过的乌榄,尼龙小丝线一头缠在竹箕边缘上,一头缠在右手指上。他们把乌榄肉对半切割,就是用这丝线,比小刀快多了。无论老少,都是心灵手巧,飞快而溢满神韵。但见榄碰丝线,榄肉即刻分为两半,榄核雀跃而出,跳进与榄肉不同的箱子里。这情景,不光是劳动,更是在弹奏,嘈嘈切切错杂弹,奏响热情的生活!
榄角加盐生晒保存,人们常用来作佐料蒸鱼,或者煲猪腩肉之类。营养价值高,风味诱人。
乌榄全身是宝,果核是不会扔的。果核嗮干之后,要用刀子斩出果仁,也是纯手工,机器帮不上忙,熟练工一天最快斩三斤左右核仁。拇指食指定位榄核两端,贴在木砧上,一刀。取出能取出的果仁。还有那两小半,若还藏有果仁,也要定位各一刀。用力要适度,刀法要灵巧,可以磨练心性,可以造就江湖刀客!榄仁主要作原生态香料,用于月饼点心馅料。乌榄仁目前市价每斤250元,黄榄仁是每斤150元。乌榄仁若再手工除去褐色的皮衣,可卖到400多元一斤。
乌榄提取核仁之后的核壳骨头,可以压铸成高密度板,也可制造环保炭。若榄核不破损的,可用于雕刻,做佛珠,珠帘等工艺。乌榄全身没有任何浪费的。
真不枉此行,立于天地间,我领略了古村落的万般风情,感受到乌榄热情的千年续约,农人的赤诚热烈,乡村振兴的如火如荼。回望农村历史的风烟,切实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私馈赠,勤耕力作农民的可敬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