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我的情绪不明原因地持续低落,心情郁郁,像是有一块石头堵在心里,这种持续的不快的感觉带来了些许的痛苦。
我的第一反应是逃避,逃避这种令我不快的状态,我假装这种状态不存在,假装看不见它,继续做我该做的事。然后我发现我失败了,这种不快的状态依然存在,而且程度还加深了。
接着我试图采取一些方式让自己高兴一些,以摆脱这种不快的状态。我开始听音乐,我搜罗了很多喜欢的音乐。我开始与别人聊天,说笑。听音乐和与别人聊天是有效果的,我高兴了一些,但是这种高兴只是表层的,表层之下的那种不快的感觉还在,我并没有摆脱掉它。
我又试着阅读,希望以此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但是很烦躁,几乎读不下去。
以上这些方法都试过了,但是都没有让这种不快的状态消失。其实在我尝试以上这些方法的同时我是知道它们都将是无效的,因为我以前应对痛苦的时候同样也是这样做的,同样也都没有效果。而更好的更明智的方法我也是知道的,这些更好的更明智的方法是我从心理学和佛学的书上读来的,我以前曾经尝试过这些方法,我知道它们是有效的,但是我就是不愿意去用,因为实行这些方法需要勇气,而我总是缺乏勇气的。
无论我是试图逃避或是试图摆脱这种不快的状态,本质上我都是不愿意去面对这种不快的状态,我想逃离它,想让它消失,但就是不愿意面对它。而更为明智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只需要立定脚跟,转过身来去面对它,面对它并不是要和它对抗,只是去观察它,觉照到它,仔细端详它,细细地感受这种痛苦,看穿它的本质,仅仅把它当做一种觉受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保持这种持续的觉照并且主观上并不希冀它消失。这种方法也就是心理学和佛学里正念的方法。
关于如何对治痛苦这件事情,佛教是最有发言权的,佛教的核心即是离苦得乐,两千五百多年来,佛教系统地研究了快乐的本质和成因。关于这一点,《人类简史》这本书里总结的很精辟:“佛教认为,快乐既不是主观感受到愉悦,也不是主观觉得生命有意义,反而是在于放下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人想要离苦得乐,就必须了解自己所有的主观感受都只是一瞬间的波动,而且别再追求某种感受。如此一来,虽然感受疼痛,但不再感到悲惨;虽然愉悦,但不在干扰心灵的平静。于是,心灵变得一片澄明、自在。”“佛陀的教诲一言以蔽之:痛苦来自欲望;要从痛苦中解脱,就要放下欲望;而要放下欲望,就必须训练心智,体验事物的本质。”
王阳明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心如猿猴,上蹿下跳,心如骏马,奔腾不息,那要该如何获得Inner Peace ?往圣先贤们提供了他们的方法,这些方法都非常好,然而有些道理三岁小孩说得,八旬老翁做不得,道理这种东西总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不过也总是值得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