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第一天去了上海书城,大概是时隔几年抱着纯粹的看书目的去实体书店。想起初中的时候,学校的旁边开了一家新华书店,一到周末的时候就跑去那里躲在二楼看书,直到店员发现然后怒气冲冲地说“这里不能看书”。
现在书城里看书没人会赶走你了,甚至还有少量的座位可以坐。有大人带着小孩子,有一个中年大叔席地而坐看着一本心理学的书,几位爷爷奶奶站在伟人传记的前面追忆往昔美好岁月,一位奶奶挑选着哲学类的书……
我翻阅了几本书籍,然后发现了村上春树的《袭击面包店》。大学时曾看过一篇推文里介绍这本书,那时就很感兴趣,薄薄的一小本,索性就站在那里看完了,期间甚至忍不住笑了出来。比起村上春树的悬疑类小说我更爱他轻松幽默的风格。
“总之我们饥肠辘辘,不,何止饥肠辘辘,那感觉就像把全宇宙的空白整个儿吞进了肚子里。空白起先非常小,就像甜甜圈中央的洞那么大,然而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在体内不断膨胀,最终竟成了深不可测的虚无”
关于这本书有很多优秀的解析,我对它的理解更为个人化。精神匮乏导致的饥饿感,对现实不满而感到焦虑愤懑产生的饥饿感,这份饥饿感随着成为大人,毕业,步入社会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各种各样的食物都只能短暂的缓解。
小时候似乎很少感到饥饿,甚至常常玩的忘乎所以时被妈妈拎回家才肯勉强的吃几口。可能那时大脑太忙了,忙着看书看动画片,忙着想象天空的云上是不是真的住着神仙,忙着玩耍疯闹,忙着看蚂蚁蚂蚱……
可是长大的后变得“太闲了”,只忙着生存这件事。所以时隐时现的虚无感在心里蔓延。
该如何去找到一份充满激情的热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