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前几篇时,我还是会和《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比,有点影子在。最后的信,哭着看完,建议不要熬夜看完,最后几篇会伤心。
以下是我的个人读书笔记,含剧透和叨叨。
当时决定买下这本书,多多少少是因为疯人二字,毕竟小时候我就被《别和蟑螂打架》这种类型的书吸引,简直是我内心深处的写照。至于内心深处写照是什么?结尾告诉你。
「他们作恶,然后忘记
无论再怎么去意义化痛苦,终究抵不过四个字,叫“本可以不”
我走着,发现这条走过无数次的病房国道里,打进来冬日的阳光」
先从我印象最深的病人讲起,齐素和谢必。如果你想了解黑暗,你必须先成为黑暗,这个命题是痛苦的,也是成长的,甚至是需要战胜的。作者从置身事外到投入其中,成为局中人,内心醒悟的过程也伴随不同病例的复杂程度而逐渐深入,病例之间还有关联,甚至是一环扣一环,很精彩。病人或许是清醒的,我说的清醒是超脱正常的清醒,佛家人说的看破红尘。和社会上的非病人一样,只是他们被发现了。大智若愚。
谢必的乐观基因异于常人,就受到了社会的攻击。你不能在悲催的世界里灿烂,你应该按照剧本一蹶不振,成为烂泥。人人都能参与和导演谢必的人生,除了谢必本人。
能判断对错?如果说我能呢,目前社会对于正确和错误的判断过于粗暴和无情,而舆论环境恶劣,当你的异样情绪出现在不符合所谓的人类的标准之外,常常被定义为异类,但异类又有什么对错呢,就好像花儿为什么有红有粉,难道今天不开花的花都不是好花吗,异类的是我们不接受异常的、愚蠢的人类而已。
齐素说这里少了一个快乐的人,是啊,从谢必离开的那天起,是少了三个快乐的人吧。有链接的3个人,只有3个人才懂得在抗争什么,而且无异于愚公移山式的进程,难过的是,才开始他们就已经猜到了结局,而光仍然一直照着他们前行。
人类轨迹可能就是一场重大的自我欺骗,朝着美好走向光,走向蝴蝶,走向直线。你能战胜自己,也能战胜世界。
快乐的王子啊,亲爱的齐素和谢必(起诉和胁逼?),你们选择了同一种方式离开,不肯与大众为伍,无法与大众相似,一直折磨自己然后变成蝴蝶飞走,作为慰藉也好,我自私地大声地报告一句,我懂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