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咖啡记忆

– 咖 啡 记 忆-

祉 璇

喜爱咖啡,日积月累。

(一)

第一次喝咖啡,是初中时候。爸爸给我带回来一盒雀巢咖啡、一小罐伴侣和一盒方糖。小心翼翼地按说明混合、加水……当时的味觉,仅是奇怪,而后莫名地亢奋了一宿,高效完成所有作业。所以立刻为发现这剂良药兴奋不已。说是药,因为当时真的是当药喝,学习累,咖啡苦。

这剂药伴随了我整个学习生涯。到大学的时候更为严重,几袋一起冲,不同牌子混到一起冲,总之,研究各种方法让咖啡帮我支撑一个又一个考前的不眠夜。咖啡对学生时代的我的珍贵,就像蛋白粉对于健身爱好者,真是很神奇的逻辑。

(二)

据说98%的年轻人都有一个开咖啡馆的梦想,但大都只是想想,也包括我。

毕业之后,对咖啡的依赖并没有减少。现在想想,应该是学生的角色还未转变。工作后应对各种考试,仍是认真对待。

当时去的最多的,是桂林路同仁书店里的Wei’s咖啡馆。装修考究,简约的实木桌椅高度很适合学习,只是灯光略微昏暗,多亏咖啡因的作用,否则是无法学习的。当时对咖啡的味道是没有感觉的,只是知道与速溶不同而已。

后来搬了家,普阳街附近有一个Z咖啡,清爽明亮,也是学习的好地方,只是后来考试越来越少。Z咖啡与一家儿童摄影在一起,应该是影楼旗下供客人休息、等候的地方。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咖啡馆,但咖啡的味道醇正,特别是卡布其诺,比其它咖啡馆要好喝。几年后,或许是摄影的生意越来越好,前段时间路过,Z咖啡已经关张了。

现在的单位附近,有一家咖啡营地,规模不小,有三层楼,尤其咖啡容器甚为精美,而且店内自行烘焙咖啡豆,还没推开门就能闻到浓郁的香气。因为地理位置便利,去的次数较多,也是和朋友小聚的好场所。不知道是不是盈利的问题,最近突然就闭店了。

长春的咖啡馆着实去过不少,但多是一次而已,没有太深的印象,也就是上面常去的这三两家。这两年除了星巴星,居然极少有机会去其它的咖啡馆。

(三)

这几年,已经从对咖啡简单的生理依赖到心理喜爱了,于是很想认真研究一下咖啡,《你不懂咖啡》,虽是非常基础的一本介绍咖啡的书,每个常识点到为止,但配合漫画,也倒是很适合兴趣爱好者阅读。

咖啡主要分Arabica和Canephora两种,最早(公元6—9世纪)被人类作为饮品的咖啡豆就是Arabica种,生长在埃塞俄比亚,我们熟悉的摩卡、蓝山等都是Arabica种。Canephora种历史较浅,进入19世纪后,在维多利湖被发现,特点是有独特的大麦茶香和比较重的苦味。

除了简单的咖啡常识,书中对咖啡生豆的处理、烘培、混合、包装,到咖啡的选购、萃取、研磨、保存都有介绍,算得上是咖啡小白的指南手册,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如果想简单了解从一颗粗砺的生豆到一杯香浓的咖啡,中间经历了哪些环节,到是可以一读。

由于对开咖啡馆的憧憬,曾经买过两本关于咖啡馆的书。

一本是《老麦咖啡馆》,老板就叫老麦,讲述了这家咖啡馆的前世今生,披露经营细节,描绘了一家独立咖啡馆的灵魂。里面有这样一段话:想象一下,如果生活只是喝喝咖啡,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呢?如果时间停留在这样的时刻,你坐在高大的绿树下,喝一杯香浓的咖啡,手捧一本让你柔肠寸断的好书,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你神往呢?书中多是此类的鸡汤,我们选择不了生活,那这样的幻想会不会让人愈发难过。

另一本是《就想开间小小咖啡馆》,主要讲述如何开办和经营一间小小的咖啡馆,文笔与内容也都一般,毕竟,咖啡馆的经营方式是很难复制的。

(四)

咖啡是一种文化,咖啡馆是由此衍生出来的一种文化综合体。我仍保有着小小的心思,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咖啡馆,也开始学着制作咖啡,权当留住这个梦想的种子。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书笔记|咖啡记忆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