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政治秩序的起源》 :从宗族化复辟看《人民的名义》

从宗族化复辟看《人民的名义》

——荐读《政治秩序的起源》

贾雁峰(尚书省群友)

《人民的名义》火了。随着正面一号侯亮平被陷害,各位“明狼”悉数落网、逃亡,几条“暗狼”也不再扭捏作态,渐次露出狰狞的邪恶面孔;正反两方面的决斗使戏剧矛盾升级至最激烈、精彩的高潮。与此同时,餐桌上,客厅里,各种自媒体、社交平台上的讨论也此起彼伏,异常热烈。甚至部分角色,比如达康书记,已被符号化,什么“心中只有GDP”、“冷酷无情”等,专供主妇调侃过于敬业的丈夫。

这种热度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有被陆毅圈粉的,有前《甄嬛传》粉丝当成宫斗剧看的,也有对政治角力感兴趣的称之为中国版的《纸牌屋》,更多人是对贪官被绳之以法拍手叫好,喜闻乐见于“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然而,从政治发展角度看,《人民的名义》呈现的是一政治种权利宗族化的政治衰退现象。赵家通过赵公子,用政法委书记、省委常委的权位,与育良书记交换吕州美食城项目,攫取经济利益,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卖官鬻爵;育良书记上了赵家的贼船后,与之形成互惠互利的关系,又扶持祁同伟,搞“汉大帮”;祁同伟利用公安厅长的公权力,在育良书记庇护下,为掩盖其团伙的罪行,勾结肖钢玉,不顾师生情、师门情,试图“做掉”两任反贪局长。这些现象正是日裔美籍政治学家弗朗西斯·福山在其《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所说的政治衰退的形式之一——宗族化(patrimonialism)复辟。

——政治秩序的起源(The Origins of Political Order)

福山在该书中论述了三项基本政治制度——国家、法制、负责制政府的起源,并提出成功的现代自由民主制,就是把这三种制度结合在稳定平衡之中。概括地说,国家区别于部落社会最重要的特征是其官僚体系及非宗族化、非人格化(impersonal)的用人和基于业绩的评价体系,正如讨论易学习和达康书记班懒政学习班两场戏所做的那样。然而,宗族化——基于亲戚关系和互惠关系的政治用人制度是社会关系的自然形式,如果没有其他强大、持续的规范、抑制,会一再重现,久而久之,得以盘根错节 ,削弱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从这个意义上说,反腐也是为了解决宗族化复辟的问题。剧播到第41集,冲在最前线的正面人物始终是以侯亮平为代表的检查院系统,而非纪委;对证据、法律的强调也是在告诉各位吃瓜群众,对权利的真正制衡和有效政治制度的建立,还是要靠制度、法制的建立和严格执行,抓赵德汉、丁义珍,提易学习,辞孙连城;赵德汉、高育良们嘴里党性修养,无异于儒家道德说教对皇帝和官僚的制衡,没有法制和负责制政府,无法独立解决问题。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荐读《政治秩序的起源》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