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可能
像你想象得那么好
不像你想象得那么糟
上个月暑假买书的时候,我凑单买了刘慈欣的《三体》。
说来惭愧,枉我自诩是科幻故事爱好者,但三体是真没看过,原因无他——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体量太过庞大。
我下单的瞬间,心里面晃过一个念头:假如我实在是没有勇气打开《三体》,不晓得辛卯看不看得懂这套书。这个念头在此后一周得到了印证:辛卯清早起来还没吃饭,就先去看书,一周之内几乎快看完了第一部。
我看着书签的位置很诧异:你看得懂啊?
他一脸茫然很疑惑:看得懂啊,咋可能看不懂?
我悄悄抿了抿嘴,心里暗自感叹:我担心我不一定看得懂……
这两年,辛卯的阅读量确实不小,看的书也越来越繁杂。
去年初冬的某个放学路上,他问我喜不喜欢看科幻类的书。我扑哧一笑,跟他讲说我6岁的时候,自己选择的第一套课外书就叫《365夜科幻故事》,在1992年的新华书店,这套上下两册的书价值11元。这套书我保存得不错,直到初中都还很喜欢看。后来几次搬家,书越搬越少,也不晓得现在下落何处。
第二天,我就在网上购买了这套30年前的旧书——溢价几乎超过10倍。
书到货后,我郑重其事地交给辛卯,告诉他这套书的年龄已经接近30岁,请他看的时候一定要爱护。果然,初接触科幻故事的辛卯毫不介意泛黄且脆弱的书页,闲暇时间看得津津有味。
辛卯在学校的社团课选修了小牛顿实验班,做实验学原理的同时,经常冒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说要当发明家,发明啥子水陆空三栖的战车、可以连续远距离攻击的武器、带激光的防护罩、随意变幻形态的百宝箱……脑洞之大我常常无法接话,只能嗯嗯嗯以示作答。
也许就是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在科幻的世界里找到了印证的影子,于是一发不可收拾地开始阅读科幻类的书籍。
后来在我的推荐下,又开始看哈利波特系列,刷完了四本书后,现在又开始看《三体》——我很欣慰,他阅读的广度,终于在科幻领域超过了我。
然而这份欣慰并未持续太久,《道德经》有云:祸兮,福之所倚。开学前的常规视力检查,辛卯以不到10周岁的“幼龄”就发展成了近视眼,成为了笼罩在全家的一片阴云。
我只得与他“约法三章”,美其名曰保护视力:日常课余,不得看课外书;周末和节假日严格控制看书时间;暂缓阅读《三体》。
关于最后一点,其实最重要的我没说,我想在他之前看完《三体》,这样才能更好地跟上他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