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泰《寻找家园》

题记

四年前今日,我读了高尔泰先生《寻找家园》第一卷,写下了以下文字。

后来读完后两卷,却再没有写读后感。如今再次抽出书,打算重读,过后再写感想。

那日在微信上看见大学老师汤姐分享了一篇北岛的《证人高尔泰》,里面提及了高尔泰的自传性回忆录《寻找家园》,庚即在网上订购,到手后迫不及待开始阅读。然而力有不逮,终不能一口气读完,每日睡前读几篇,昨日刚把卷一“梦里家山”看完。

知道高尔泰先生,是源自不同专业课的老师不约而同地提到过。高先生虽不像屈守元、汤炳正、杜道生几位成为上世纪90年代川师中文系的旗帜,但也绝对是绕不过的一个传奇。只是老师们大多言简意赅,讳莫如深,高先生怎样传奇,我却并不清楚。但我一直以为高先生与中文系渊源颇深,学校定然是站在他这边的——所谓自己人嘛。直到开始读《寻找家园》,在网上找了些相关文章浏览,才知道川师之于高先生,并不是一个舒适的“家园”——而这直接导致了高先生的出走。

先生写故乡高淳的山水风物,写独自求学的辗转反复,写懵懂情愫的措不及防,写大时代下的小我觉醒——那对自由的向往与珍视,对美的探寻与坚持——读来如此引人入胜,欲罢不能。然而存于高先生记忆之中的这自由与美的掩映之下,我知道卷二与卷三的苍凉与唏嘘,于是这“湖山还是故乡好”的脉脉温情也变得沉重起来。

然而我还没有读出愤怒——据高先生自己所说,“他是压着极大的火气写的”,可以想见后来的遭遇是如何非人。我不由想起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天才的陆焉识同样遭受了心理与生理的巨大折磨,中国的知识分子们同样遭受了非人的礼遇。然而前者毕竟是小说,私以为还原度定不如高先生尔泰的亲身经历——于是生出了一丝惧怕,这丝惧怕促使我暂缓了翻开卷二“流沙堕简”的念头——但又使我跃跃欲试,似乎那遥远的历史就要露出它部分真实的面目。只是这真实又能有几分保证呢?于是又生了读完整版本的念头,只是能否如愿,那只能看有没有缘了…… 2015.7.9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高尔泰《寻找家园》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