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烟花”意象的转变

学古代汉语的时候,讲过词义演变分为扩大、缩小、转移,举例说明。词义扩大:“江”“河”古时专指“长江”“黄河”,现在泛指水域;词义缩小:“宫”古时指房屋,现在专指“宫殿”;词义转移:“穷”古时指“尽头”,现在指贫乏,与“富”相对。

前不久看书的时候,书上提到了扬州在民国时候的一段轶事:一本名为《闲话扬州》的书里写“古人说的烟花三月下扬州,全国的妓女好像是由扬州包办。”把“烟花”做“妓女”讲。此书引起了扬州人的愤怒,专门成立了一个民间团体来交涉,后来作者易君左作了公开道歉并支付了800元的赔偿金,书也被禁、销毁。

我突然想,“烟花”这个词词义的扩大,可以代指“妓女”,到底是什么时候的出现的?

可惜我离学日久,人又懒惰,对此类问题几乎舍不得下精力去查找、求证。于是因繁就简,依靠搜索引擎,妄图有个简单的结论。

想法如下:鉴于“烟花”属古诗词中常见意象,所以我把着眼点放在诗词中“烟花”意象的转变。通过搜索含“烟花”的诗句,按年代进行排序,再通过查找全文,结合语义进行甄别。最后得出初步结论。

在搜索引擎中输入“烟花 诗句”,有个“诗词名句网”搜集了唐及以后的254条结果,其中有明确指代妓女的,如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句“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也就是最迟在北宋,烟花已经有指代“妓女”的词义了。

于是主要的演变应该从唐至宋初。一句一句看下来,我发现了这样一句诗“鱼龙爵马皆如梦,风月烟花岂有情。”(《杂感》[唐] 韦庄)第一次将风月、烟花联系起来。现代汉语中,“风月女子”“烟花女子”都指代妓女,似乎有点沾边了。韦庄主要生活在唐末、五代,那么还有没有比五代更早的诗句呢?有的,[唐] 黄滔的《闺怨》“妾家五岭南,君戍三城北。雁来虽有书,衡阳越不得。别久情易料,岂在窥翰墨。塞上无烟花,宁思妾颜色。”这是很明显的指代女性了。那这个黄滔是生活在中唐还是晚唐呢?黄滔,公元840-911年,几乎跟韦庄同时,也就是说其实这首诗出现的时间,不见得比韦庄的早。

是否能初步推定就是在唐末、五代,烟花开始指代妓女了呢?还有没有旁证呢?最后一例,我也不知道是否算做旁证:温庭筠《醉歌》前四句“檐柳初黄燕新乳,晓碧芊绵过微雨。树色深含台榭情,莺声巧作烟花主。”这里的烟花,做鲜花、美女解释,似乎都讲得通:莺歌燕舞从来都是青楼女子的标配。

这不是我的臆断,有诗为证:“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珮。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这里出现的“烟花”,当然指得是鲜花,而且是如烟的鲜花。那么诗人用这么美丽的意象,来形容谁呢?简单点说,这是谁写谁的呢?谁给了后世将“烟花”与“妓女”联系起来的遐想空间呢?我仔细一看作者、题目,感觉似乎找到了答案:正是“诗鬼”李贺写的一代名妓——苏小小。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古诗中“烟花”意象的转变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