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有感

邹小慧按:这是我的前同事刘某某《活着》的读后感。刘某某深藏不露,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第一次看到她写工作材料之外的文字,大吃一惊:其文寥寥数语,不说教,不死板,与工作中沉稳老练不符;不逗趣,不幽默,又与其“2B”女青年的属性不合。然“我手写我心”,读来竟颇有共鸣。想来人以群分,“***小分队”能聚在一处,不是没有道理的。

以下正文:

《活着》有感

2017年2月初,为年末总结时不觉虚度,和友人邹某、张某相约共读一本书,各自写下读后感分享众人,心中一热,咦,有了高中写交换日记的感觉,欣然赴约。

2月主题,余华的《活着》。由我提议。原因嘛,偶然瞥见“知乎”一主题:你写过或听过哪些关于人性的故事,提及书中一情节,医生为了拍县长马屁,为救产后大出血的县长老婆,活生生抽干了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血。对比如今为了孩子丁点儿小事殴打谩骂医生护士的家长,心中疑虑,百思不得其解,一定要去探一探究竟。

全书毕,掩卷长思。没有预想中的愤怒,也没有过多的悲伤,更多的是淡淡的忧伤。一副画面浮现在眼前,富贵坐在田埂边,对着余华平淡无奇的讲述着家人的遭遇,仿佛是在讲别人。他是麻木了吗?他是适应家人的离去了吗?还是在庆幸自己还活着?这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怪不得连原著改编电影都得是米高梅出品。相比电影的抓住精髓、夸大表现,原著确实更丰富细腻、扣人心弦。尤其是“喝粥”那节,家珍如何艰辛地带回米,一家子欢天喜地地煮上粥,小心翼翼的躲避敲门人,喝粥时有庆嘴上还烫起了泡,被搜屋子时的惊慌失措,最后还是百般无赖地给了队长一把米。让我又真切地体会到了人的动物本能。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恶?没有定论。有的可能只是生理需求满足之后的自主选择吧。这就有了有的人是生存,有的人是活着,而有的人是生活的区别了。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活着》有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