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文。
古巴位于佛罗里达州半岛向南217公里,是一个狭长的岛国。自地理大发现以来,这里一直是西班牙人的殖民地。16世纪的黑奴贸易将古巴作为中转站,所以那里的居民大多是西班牙和黑人的混血。
1898年美国赢得了美西战争。在美国的扶植下,古巴脱离西班牙的控制,建立共和国。在美国人看来,古巴像一个闸门一样控制着密西西比河到大西洋的海上路线。美国一厢情愿的期待一个稳定,友好,可控的古巴。事实证明,从古巴撤军远比向古巴出兵困难。
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持续着长期的政治动荡和深蒂固的游击战传统,丛林里是毛发发达的自由战士,山洞里是瘦骨嶙峋的革命学者,走街串巷的全是神情亢奋的团体头目。古巴人继承了堂吉诃德般的战斗精神,用一个流亡者的话说,古巴的问题是人人都想当总统。
这一切让美国人头疼不已。
建国四年后,海军陆战队才得以从古巴脱身。又过了四年,老罗斯福总统不得不再次派兵镇压叛乱。打打停停,直到1923年,美军才完成撤离。一个叫巴蒂斯塔的傀儡政府被留了下来。
巴蒂斯塔
美国强租关塔那摩作为海军据点。为了这块116平方公里的土地,山姆大叔每年要付出2000美金。
美国大兵虽然走了,但是经济政治影响力无处不在,从奥连特的甘蔗园到比纳尔德里奥的铜矿,都是美企操纵。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古巴是美国富人的度假胜地。怡人风景和性感女郎是这个国家的特色。海滩,赌场,妓院使杨基佬们流连忘返。肯尼迪曾在哈瓦那的风月场一掷千金。海明威在沿海渔村里完成了传世之作《老人与海》。那段日子,美古关系还算是不冷不热。
这一切祥和的景象被一帮革命者彻底打破了。美国人和巴蒂斯塔政府称呼他们为“胡子军”。有点像不理发的“太平天国”,被曾国藩称为“长毛贼”。胡子军的首领就是卡斯特罗和格瓦拉。
胡子军
革命领导人不刮胡子,而且谁的官职越大,胡子就越长。革命时期条件艰苦,长胡子有情可原。奇怪的是,革命胜利后,古巴领导人的胡子依然是越来越长。茂盛的胡子似乎象征着这个国家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毛茸茸的卡斯特罗和切格瓦拉一路高歌猛进,巴蒂斯塔政府望风而逃。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古巴诞生了。
卡斯特罗是一个冷静的政客。他不想在建国之初就和美国翻脸,于是四处宣扬自己领导的是民族独立革命,不是共产主义革命。
1959年4月,卡斯特罗出访美国,会见了很多政要,其中有当时的副总统尼克松。他信誓旦旦的表示,不会伤害美国的利益。但实际上,《土地改革法》开始实行先后没收了美国联合果品公司3.6万公顷的土地。乌鲁西总统由于反对如此激烈的改革,被卡斯特罗废掉。原法律部部长多尔钱戈斯被摁到了总统的位置上。卡斯特罗成了大权独揽的太上皇。
在卡斯特罗眼中世界被分为三种人,好人,坏人,和可有可无的人。好人只有三个,自己,弟弟劳尔,还有格瓦拉。剩下所有人都属于后两种。
建国后,卡斯特罗安排格瓦拉去卡瓦尼亚堡当司令官。卡瓦尼亚堡被改建为军事监狱,格瓦拉是这里最严厉的检察长,负责清除巴蒂斯塔时代的战争罪犯。
美国的宣传机器把此时的格瓦拉描绘成一个嗜血的杀人魔王,以枪毙罪犯为乐。然而这段历史的真实情况从未被古巴政府公之于众,有学者研究说古巴肃反大约清理了600多名反革命分子。
格瓦拉
1959年1月9日,格瓦拉的家人们被邀请来到古巴。在哈瓦那飞机场,老格瓦拉透过厚厚的眼镜看到了一个棱角分明的年轻人,他一身军装,带着贝雷帽,手指间夹着雪茄烟,英姿飒爽的走过来。他没说话,眼睛里似笑非笑的,给了所有人一个大大的拥抱。赛莉亚紧紧的抱着他,开始放声大哭。
那个生来体弱多病的小可怜去哪里了?那个惹是生非的淘气鬼去哪里了?那个炫耀情书的花花公子去哪里了?那个喋喋不休的文艺青年去哪里了?
老格瓦拉的脑子飞快的运转着。六年前,儿子在火车上向大家挥手告别的情形历历在目。却很难和眼前这个形销骨立,目光坚定的军人联系起来。
老爸,你哭了。一个陌生的声音笑着说道。
老头这时才意识到两行浑浊的热泪正顺着岁月的沟壑奔涌而出。
格瓦拉与母亲拥抱
革命胜利后,卡斯特罗和其他革命同志早早就搬到了哈瓦那的希尔顿酒店居住。而格瓦拉却依然坚持住在卡瓦尼亚堡阴暗潮湿的地下室里。他刻意的保持着战士的生活习惯。陪着他的是雪茄烟,马黛茶,喷雾剂,墙上的步枪和柜子里的一大堆书。
卡米洛给格瓦拉的家人在高档酒店安排了住处,却被司令官拒绝。他要求家人和他一起住到卡瓦尼亚堡的监狱去。
老格瓦拉提出要去看看儿子当年打游击的地方看看。格瓦拉表示当然可以,但是要他们自己出汽油钱。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老头曾经向儿子建议继续行医,格瓦拉逗乐的说,咱俩同名同姓,干脆你替我当医生好了。过了几天,老格瓦拉旧事重提,儿子严肃的告诉他,自己的医学知识已经生疏了,现在是一名战士,将来被埋在哪里都不知道。
格瓦拉与女儿小伊尔达
没过多久,伊尔达带着女儿也来到了古巴。格瓦拉离开墨西哥时,他们的孩子还不会走路呢,现在已经两岁了。格瓦拉坦言自己爱上了别的女人。他愧疚的大哭起来,几乎犯了哮喘病,激动的说,还不如在战斗中被人打死。
和伊尔达离婚之后10天,卡斯特罗为格瓦拉和阿莱伊达证婚。热闹的婚礼上,一对新人喜笑颜开,高兴的像两个孩子。
格瓦拉与新婚妻子阿莱伊达
有一次会议时,卡斯特罗问大家,你们谁是经济学家(economista)。格瓦拉把手举的高高的。卡斯特罗立刻任命格瓦拉为中央银行行长。
会后,卡斯特罗问老战友,你什么时候成了经济学家了?格瓦拉惊讶的表示,什么?我刚明明听你问谁是共产主义者(communista)。
上面这段是我在《格瓦拉画传》里看来的。不一定可信,因为格瓦拉不会说英语。应该是美国人杜撰出来的段子。
那段日子里,格瓦拉废寝忘食的工作,并且恶补经济学知识。他依然保持着军队的生活习惯,在办公室支起了行军床。总是一身军装,左手拿着枪,右手拿着书。他大笔一挥,在新发行的钞票上签下了自己的称号“Che”,那一版钞票在古巴至少流通了三年。
格瓦拉手持古巴货币
他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巴蒂斯塔时代的四亿美元外汇,现在只剩下了4800万美元,全部以黄金的形式存在美国的银行。格瓦拉很快把钱全取出来用于建设古巴。
格瓦拉的经济政策可谓疾风骤雨。他信仰中央集权制,把160余家美国企业和古巴民族资产统统收归国有。走马上任的第二天,就把古巴首富朱利·罗博叫到办公室。这个民族资本家当年毁家纾难支持“726”运动,如今得到的却是新政府的恐吓和侮辱。
格瓦拉把脚翘到桌上,抽着烟,怒视首富,训斥道:明天就要宣布“国有化”了。你们这种人,要留下来就老实点。否则趁早滚蛋。
第二天,朱利·罗博直飞迈阿密,终生没有再回归故土。
1961年2月,格瓦拉又被任命为工业部长。他在一次部长级会议中提出5年之内实现工业现代化,30年之内进入共产主义。
当时的古巴可谓一穷二白,还处在农业文明时代,连电力都没有普及。四分之一的古巴人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振兴工业光靠文盲可不行。领导人一声令下,全国开展扫盲运动。一大批未满18岁的中学生开始上山下乡教育贫下中农去了。
逐渐的,格瓦拉意识到目标定的有点点不切实际。于是把实现工业现代化的日期延长到15年。
义务劳动
身兼二职的格瓦拉以身作则,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他拒绝银行行长每月1000比索的工资,只领工业部长每月200比索的工资。家里从不搞大吃大喝,战友给他送来的高级食品全部被退回。阿莱伊达不停的怀孕,每次去医院做检查都是挤公交车。一个曾经的部下开一辆缴获的奔驰车兜风,被他发现了。格瓦拉让他从车上滚下来,并且没收了那辆车,送给部下一辆破旧不堪的雪佛兰。每个周末,格瓦拉还要到甘蔗林中义务劳动。
格瓦拉一手抓经济,一手抓生产。鞠躬尽瘁,却成绩糟糕。全国范围内粮食不足,商品严重短缺,黑市猖獗,人民生活水平直线下降。古巴经济逐渐滑向了崩溃的边缘。
格瓦拉认为古巴的经济衰退主要是两点原因,第一当然是美帝国主义的封锁,第二是古巴国内有大量反动派,他们甚至混迹于政府机关。面对内忧外患,需要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但是卡斯特罗并不支持再继续搞政治运动了。
格瓦拉先后两次出访中国,见到了毛泽东和周恩来,并从中国得到了6000万美元的贷款。这是格瓦拉为数不多的政绩。要知道那是1960年,我国发生了三年自然灾害。至今为止,大饥荒时期非正常死亡人数仍然不能确定。
1960年,格瓦拉访华
国内经济萧条,令人一筹莫展。多年以后,老格瓦拉在给卡斯特罗的信中一语道破玄机,我们格瓦拉家族的人根本做不了生意。
作为中国人,我们很容易理解这段似曾相识的历史。
计划经济的思路是,顶端设计者在操作一架机器,自己的每一个动作都会达到预期的结果。通过计算可以得出一套最优方案,这样就可以避免浪费,集中力量办大事。但事与愿违,过分的管制带来的是一个超级庞大的管理系统。这个管理系统开始疯狂的消耗资源,而国民经济却是一潭死水。顶端设计者开始手忙脚乱,按下了葫芦起了瓢,越挣扎就越失去对经济的控制。
国内鸡飞狗跳,国际上更是风起云涌。
1960年1月艾森豪威尔宣布与古巴断交,卡斯特罗完全倒向了苏联一边。从此,古巴成了美国人的眼中钉,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中情局有一个“猫鼬计划”,成天策划推翻古巴政府以及刺杀卡斯特罗。投毒,爆炸,绑架,无所不用其极。
硬汉
卡斯特罗福大命大,总共躲过了638次暗杀。其中有一次最有戏剧性。中情局收编了一位曾被卡斯特罗抛弃的情人,名叫玛丽塔。经过洗脑和训练之后,霹雳娇娃被派往哈瓦那执行刺杀任务。
玛丽塔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接近目标。在与高大英俊的男神四目相对时,刺客方寸大乱。
卡斯特罗大义凛然的问道:你是来杀我的么?
玛丽塔楚楚可怜的回答:是的。
卡斯特罗把手枪递到她手中,道:来吧,一枪杀了我。
特工意乱神迷,几乎晕倒。被卡斯特罗一个公主抱扔到了床上。
这样浪漫刺激的爱情故事传回了美国,中情局局长麦凯恩气的暴跳如雷,指责猫鼬计划的负责人兰斯代尔是美洲第一白痴。
1961年4月17日凌晨三点,一帮受到中情局资助的古巴流亡者开始“冥王星行动”。他们选择从猪湾登陆古巴。格瓦拉立刻奔赴前线,带领将士奋勇抵抗。美国人首鼠两端,一方面他们支持复国者,另一方面又害怕被拖下水。激战正酣之时,美国的飞机和舰艇直接开回海军基地了。政府军总共俘虏了1214人,直到1962年底,美国才用53万美元的食品和药品换回战俘。因为臭名昭著的“猪湾登陆”,肯尼迪总统沦为笑柄。
美“休斯顿”号登陆艇惨遭轰炸
还有震动全球的古巴导弹危机不得不提。世界距离毁灭只差一步之遥,而风云际会的舞台中心正是古巴。
二战结束之后,铁幕沉沉落下,美苏两大阵营开始长期的军备竞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冷战。
两国都对巨大的军费支出不堪重负,于1958年达成协议终止核试验。但是赫鲁晓夫贼心不死,1961年9月下令重开核试验。肯尼迪总统只好见招拆招,于来年4月也开始了新一轮的核武器竞赛。最疯狂的时候,两国每周都要在南太平洋或者北极上空实验三四次核武器。
当时,土耳其,意大利,巴基斯坦都有美国支持的导弹基地,目标直指莫斯科。苏联人在欧洲强敌四顾,寝食难安。而美国却得意洋洋的躺在风平浪静的海洋中,高枕无忧。
赫鲁晓夫发现了多年受气的古巴,于是计上心头,他要向山姆大叔的裤裆里丢一只刺猬。1962年,苏联开始向古巴秘密运送大量的核武器和发射装备。
10月16日,一架U2侦察机发现了古巴西部山谷中的即将完成的导弹基地,而且大西洋上还有源源不断的苏联船只。窗户纸被捅破了。美国立刻宣布对古巴进行全面封锁。一支庞大的舰队在古巴临海设置了警戒线,并开始拦截所有驶入封锁区的船只。庞大的登陆部队已经集结,携带核武器的B52轰炸机在空中盘旋待命。局势极度紧张,战争一触即发。此处可以看王一贴写的《由俄乌战争想到的——古巴导弹危机始末》。
古巴导弹基地的威胁范围
由于冷战的长期对峙,两国领导人几乎没有正式的沟通管道,无法知道对方的真实意图。这个场景有点像《三体》中的黑暗森林法则。肯尼迪如坐针毡,赫鲁晓夫骑虎难下。当时的情形可谓是千钧一发,任何擦枪走火都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如果古巴方面轻举妄动,打下了美军的飞机。那么美国就会摧毁古巴的一处导弹基地。接下来古巴所有的核弹都将倾泻在美国的土地上。美国也会让古巴永沉海底。佛罗里达州乃至东海岸所有的城市将会变成一个个巨大的烟灰缸,那里将不再出现任何人类文明。预计2500万人尸骨无存,9000万人在核辐射中悲惨的死去。
同时土耳其以及其他北约国家也会和苏联互相投掷原子弹。所有的国家都会被拖入战争的漩涡。在一场瓦格纳的歌剧之后,整个世界将变成一片火海。
这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结局,也是人类最后一次战争的结局。从那以后,将不会有人知道地球上发生过什么。
一个叫鲍勃·迪伦的年轻人预感人类文明即将毁于一旦,在笔记本上写下了《大雨将至》的歌词。2016年,他得到了诺贝尔文学奖。
后来呢?后来什么事也没发生。古巴导弹危机在13天之后戏剧性的结束了。
苏联宣布从古巴撤出核武器,第二年的愚人节美国也从土耳其撤出了导弹基地。
期间发生了多次乌龙事件,但都神奇般的有惊无险。就好比一群小学生在雷区做了一套广播体操,又安然无恙的回去上课了。
导弹危机的真正主角是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他们都经历过残酷的世界大战,所以明白和平的可贵。正是他们的冷静使人类度过危机。
古巴领导人的反应耐人寻味。
就像是北极熊和白头鹰打架,古巴是夹在中间的一只小松鼠。特别害怕熊抛弃自己,然后被鹰一口吞掉。
导弹危机漫画
危机开始之前,赫鲁晓夫还担心卡斯特罗会拒绝将核武器部署在古巴。没想到卡斯特罗非常痛快的接受了。赫鲁晓夫还给格瓦拉吃了一颗定心丸,他表示如果美国人敢出兵,苏联将出动波罗的海舰队保卫古巴。幼稚的格瓦拉深信不疑。要知道波罗的海舰队上一次外海作战还是1904的日俄战争,当时他们被天皇的军队揍的屁滚尿流。
导弹被美国人发现之后,卡斯特罗一遍一遍的给莫斯科发电报,说战争会在24小时之内打响。请求苏联方面先发制人,或者直接将核武器的控制权交给古巴。同时,他在电视台连篇累牍发表的演讲,号召古巴人民团结一致对抗美帝。
格瓦拉带领200名精兵一头钻进了罗萨里奥山区,如果战争打响,这里将是开战的最前线。任何入侵的部队将葬身于此,等待他们的是萨姆防空系统以及装备核弹头的R12巡航导弹。
在格瓦拉死后,一篇新闻社论发表了他的思想。相比较于意识形态之争,有多少人会死对于他来说是无足轻重的。在他看来,人类只有两种未来,“要么是社会主义的决定性胜利,要么在帝国主义核侵略中失败。”格瓦拉早就做出决定“我们只有自由之路可以走,即便这以为着数百万人将死于核战争。”
后来,赫鲁晓夫毫无征兆的突然宣布撤出导弹。卡斯特罗气的肺都炸了,他无法容忍苏联人的背叛,大骂莫斯科白痴懦夫,一拳把镜子打碎了。
在山洞里待命的格瓦拉愤怒的难以自制,张牙舞爪的嚷嚷。一把手枪掉在地上,走火打伤了他的腿。
我想,导弹危机的结束,全世界应该只有这两个人不高兴吧。
未完待续。
快乐的王一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