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生命可贵,但只有生命逝去的时候,我们才知道那个生命、那样的呼吸、那独一无二的声音不复存在的滋味。
——《力量从哪里来》
正文共:823字 1图
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坐在回家的车上,窗外熟悉的景物从眼角掠过,以一种崭新而动容的情愫滑入心头,似乎改变与回归将寻常之物染上了别样的色彩。那些不曾在意的东西,竟如此美妙地存在着。或许失去才是人类回归之路。
在公司封闭的三个月,从时间使用效率来看,我觉得可以抵过一年。除了日常工作,你拥有大量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在寻常日子里,这些时间有无数去向,通勤、聚餐、家务、娱乐等等。而且在大多时候,你是被动接受时间的安排,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可在这里,你们狭路相逢,你能清晰感知到时间的脉络,你唯一遭遇的就是时间。因此,你不得不主动做些什么。而且,无论做什么,你都能在某种程度上透视到自己与时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将直接塑造你的心灵。
刚开始,一切都是无序的。大部分人不习惯居住在公司,不习惯没有床,不习惯不洗澡,不习惯千篇一律的饮食,不习惯群居,不习惯没有生活的生活。但人的适应力极其强大,硬是在一个无序的世界里开辟出一个有序的天地。久而久之,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在公司里独一无二的“业余生活”。有的人会早起快走或跑步,有的人三两成群进行棋牌娱乐,有的人玩游戏看电影,有的人阅读写作。
于我而言,这段时光之所以珍贵,完全得益于阅读和写作。阅读和写作是极难坚持的一件正确之事,特别是在娱乐泛滥的现代社会中。《福格行为模型》提出行为发生于动机、能力和提示同时出现时。要让行为更容易发生,可以增强动机、降低事情的难度或者给出恰如其分的提示。封闭环境恰好降低了阅读和写作的难度。时间与自我关系的改变让阅读和写作更容易发生。
这段时间看了三十多本书,包含商业、管理、经济、金融、心理、财务、公司治理等。我设置了拿早餐这个情境,于是就不得不每天六点多起床,从而早晨多出了一个半小时左右的阅读时间。在非特殊情况下,晚上也有两三个小时,周末有七八个小时。若在平时,这些时间多半要打个半折不止,且你无法感知到时光被浪费了。或者说,你意识不到自己在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这种生活对时间缺少足够的反思和觉知。
一整天七八个甚至十多个小时的阅读时间极为奢侈,也极难做到。我们习惯一整天工作、学习或者娱乐,却从未如此阅读过。有时,遇到一本晦涩的书,强迫自己去读而怎么也读不下去时,会有些沮丧,进而怀疑阅读的意义。它既不能承诺一个确定的未来,也不能给予当下的乐趣,那为什么还要去做呢。这也是大多数人无法坚持的原因所在。但后来我发现,无论多么难的书籍,一旦你读不下去,那就停下来,妥协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当你无限柔软之后,反而会更有力量。
在阅读中,我渐渐明晰自己的阅读策略,并触摸到更广的领域。为了读有所获,我坚持将自己的所感以一种正式且严肃的方式写出来。捕捉到内心漫无边际的思绪并以某种秩序呈现出来,你将领略到自己的思想之美。
在每个惬意的周末,别人还在睡梦中时,我已开始阅读。阳光从窗户折射进来,有种朦胧的温柔之情。鸟儿也比大多数人起得早,五点多就开始唱歌。它们有时会在窗户边踱来踱去,像是思考什么极重要的事情。一个早晨都是安静的,没有意外会出现,心灵也是安静的,因为思绪得以安置。
脑海里时常复浮现香帅的金融江湖,公司治理谋略,财务指标逻辑,蜡烛图知识等,这些曾经无比枯燥的事物竟突然迷人起来。特别在一个没有多余选择的空间里,行为在时间的流逝中变成一缕缕难忘而又无法逃逸出去的香氛。
在特定环境下,喜欢上一件事要简单得多,因为你自己变简单了。回首这段时间,内心涌出一种宁静和满足。这大概契合了心灵的本质,它越是追求独树一帜,离自身就越远。就像创新产生于资源匮乏,简单也能创造出极大的力量。抛却多余的事物和思想,勇气及胆怯都不复存在,你完全按照自己的心灵来起舞,你成为了真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