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救世主》读书笔记 :爱你所爱的人间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如是来,来去自如,没有束缚!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未曾生我我是无,生我之时我是我,我死之时我归无!轮回的是因果,不是我!生命如来者而来,如去者而去。人性在自怜中幻想出天堂地狱阴阳轮回。
——《遥远的救世主》

正文共:1189字 1图
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遥远的救世主》中,丁元英根据文化属性来一步步设计了格律诗的成功,他将选择交给每个人,而每个人的选择直接造就了自己不同的命运。这个过程中,选择似乎是唯一且必然的,如果真是如此,那命运就已经内置在每一个人的属性中。这属性就是个人的局限,也是个人的真理。

和肉身的限制一样,情感也具有限制性。比如很喜欢一个人或很讨厌一个人,你以为是对方的问题,其实是你自身的原因。客观对象经由你的内在模式产生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将你束缚在自我的抉择中,产生了宿命感。这就是你的全部,是真理,是傲慢,是你一个人的世界。

当你意识到问题所在,看到真理的光亮,尝试纠正它,你开始扭曲自己的行为,行为又带来精神的反噬。一个人性的自知行为却导致现实的失败,人类与自我的抗争更甚于和自然社会的抗争。人们不可能揪着头发把自己提起来,对微粒的观察本身就改变了微粒的属性,感觉之殇也在于受体与主体的不可分离性。客观真理对感觉来说,就像影子之于自身,其存在的本质是被动投射,而不是主动求全。

爬上井盖的许多人看到了大世界,有的人出去了,而更多的人掉回井底。这是个人属性所决定的。看到真相的人,应该有更多的选择。但现实是,你明明知道正确的路在哪里,就是不知道如何抵达。你的努力和尝试与属性格格不入,但你所经受的又是感觉本身,感觉之于你是唯一真实的,若行为不能改变感觉,那行为本身的意义仅在于真理性,而我们根本不关心真理,那是上帝的事情。

人类的悲哀就在于不能做正确的事,只能做身体和感觉所限定的事情。而理性中的无限感又超越了自身,指向那个可能的超越之处。人的一生都在和自己博弈。他与外界的搏击与臣服,都是为了抵达无限与有限的统一。但那历经的种种,曾是不可知的目的本身,却成为了人生中唯一存在过的留恋。

《如愿》中唱到,而我将爱你所爱的人间。这大概是情感所延伸的最远之地了。在那里,由于曾经的存在,我们将宏大到独一无二,也因为现实的割裂,我们将卑微得不多一言。这就是全部了,一生的全部。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遥远的救世主》读书笔记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