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向往的成功,讲到深处,无非是能活得像孩子一样——即使有了时间的概念,还能够“活在当下”;即使了解物质需要的必要性,还能不忘追求自由和无限;即使知道险恶,还能无畏;即使看到了各种问题,还能没有分别心地投入。
——《力量从哪里来》
正文共:1758字 2图
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昨天一口气读完李一诺的《力量从哪里来》。相比其他理论或技术书籍,这种自传是最好读的了,用时也不长。你可以放心跳过一些杂碎或无用的段落,或者说采用快读的方式,而不用自责。因为这些部分本对理解全书并无多大影响。虽然如此,该书还是带来了许多触动,特别是讲述父母和向内求的部分。
李一诺本科清华毕业,在美国加州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入职麦肯锡,六年时间做到全球董事合伙人,之后在盖茨基金会担任中国首席代表,并创办奴隶社会公众号和一土教育。李一诺在书中讲述自己如何从一个个不敢,到冲破恐惧,在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了悟内在的力量,并一次次跳出既有光环和平台,踏入未知的领域。
李一诺在书中讲述了自己学习、求职、带孩子、转变职业的心路历程。其实,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些过程,但并非所有人都能从中体悟或者带出同样的东西。除了强大的韧性和毅力之外,李一诺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和自己深度对话,看到所经历之事的本质。当方向正确时,就义无反顾。
人生并非由几个大的转折决定,而是取决于无数的小选择,这些选择又与自己的想法或者所做的每件小事息息相关。比如,你把每件事做到极致,别人下次自然就来找你,你就建立了一个自我品牌增长的正循环。正是这些一件一件的小事将你推到现在的地方。在每一个小选择里改变思维方式,锻炼能力,获得对应的成长,才是正确的成长方式。
任何世俗的成功都不免太世俗,都需要一种与之对抗的勇气。许多我们敬仰的人都做出过放弃当下的远大前程,而奔赴未知山海的历程。他们经历腥风血雨后,突然谢幕,然后以另外的身份出现。这种身份大多与世俗名利无太多关系,而是响应生命意义和人生使命的召唤。他们发现内在的力量,转为向内求,感受到喜乐、爱和平静,他们的自我与外在合一了。而另一些人一直沿着过往的路走到生命尽头,他们始终向外求,将功名牢牢绑缚在身上,感受到的是忙碌、恐惧、紧张,他们自我与外在始终是分离的。
回归自我就要放下过去,意识到时间只存在于当下。过去的经历会把我们束缚在一个有限的人格中,过往的局限会延续为人生的局限。当我们和记忆分离,进入当下,就开启了无限创造的可能。
人的终极幸福是真正的快乐和内在平静。要获得终极幸福,必须让自己自洽。自洽是一种价值观的践行。自洽不仅让真实的自己绽放,更能给周围的人带来光明,给世界带来真实的力量。这种力量不在于自己有多坚硬,而是有多柔软。柔软到没有任何阻力可以伤到自己,柔软到对人生充满无限感激。
当回忆姥姥时,她写道:“我们都知道生命可贵,但只有生命逝去的时候,我们才知道那个生命、那样的呼吸、那独一无二的声音不复存在的滋。”无论走多远,人终究要回到来时,那是被遗忘的力量之源。如果这股力量突然没有了,我们又没有因之与自我建立深沉的连接,那我们的人生就如干枯的枝叶,只能等着零落。
书的结尾,李一诺说:“人生说到底,是寻找真我之旅。这趟旅程除了面对,别无他路。你需要做的是允许自己点燃那根火柴,打开彩色的设置开关,和真我的能量源泉相连,让自己的生命光芒四射。”自己的每一个起心动念都是探索自我的入口,那里藏着关于真我的秘密,你的勇敢、你的使命都躲在那里,试探着发出声音,但你听不到,因为周围噪声太大,直到你一无所有或者感受不到生命价值,才有机会触摸到这吾性自足的巨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