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宁愿坐在一个南瓜上,并且独自拥有它,也不愿挤坐在一个天鹅绒的垫子上。我宁愿在大地上乘坐空气自由流通的牛车,也不愿坐在观光火车的车厢里,一路呼吸着污浊的空气上天堂。
——《瓦尔登湖》
正文共:1895字 2图
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每天早上自然而醒,不用担心赶不上班车或迟到。不早也不晚,在刚刚好的时候与梦境告别。眼睛还未睁开,就已感受到明亮的日光。头顶沐浴在落地窗的光明中,窗外青色的树叶在枝头上欢快地呼吸,一湖春水被两只断了翅膀的天鹅搅得绿波荡漾。偶尔响起几声鸣叫,把静寂的早晨划出一道看不见的口子,叫声过后,却越发安静了。世界仿佛就你一个人,连同周围的宁静一同陷入短暂的永恒中。这还是第一次,以那么简单的形式享受了如此高级的快乐。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写道:“大多数的奢侈品,大部分所谓的悠闲生活,不仅没多大必要,而且对人类的发展实在是个障碍。”拥有的东西越多,就越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照看它们。那么,用于真正生活的时间就越少。
两分钟起床,三分钟洗漱,五分钟拿好早餐,十分钟吃完。在正式上班前,还有整整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这是一个积极而美妙的开始,你主动过这种生活,去珍惜这宝贵的时间。而从前此时此刻,不是纠结再睡两分钟,就是拖着疲惫的焦虑醒来。
我们经常质疑与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觉得做不到。更别说抗日战争或解放战争时期,那些舍生取义的战士。其实,每一种情境里的生活都被禁锢在环境之中,拥有了符合环境所要求的特征,这些特征所展示出的行为超越了外部人的理解。就如两千多年前,希腊人无法想象地球是转动的,即便现代人也无法从感知上理解。因为地球转动成为了人类生存特征的一部分,固化在人类的感知中,这种感知在进化过程中演化成了适宜生存的形式。
如果生活方式可以固化在人生中,并且不会显得那么艰难或不同寻常,就如起床吃饭那般自然。那么,给自己创造一种更有益生活方式,将成为提高人生质量的有力杠杆。
隔离之前,虽然工作和生活的边界早已不存在,但你要回家,要去别的地方,物理屏障总是避免不了的。但现在,物理边界竟然消失了。你突然断掉了从前的生活方式,被迫以另一种方式来生活。这时候,人们展示出了超强的适应能力。时间、空间和周围可用的一切东西都发挥了效用,那些死寂的东西,不被看见的事物突然有了生命力,在这个适应的过程中,人们体验到了创造的满足。可是,如果有第二种选择,这种情况不会发生。
人们本能地追求与他人趋同且符合别人要求的生活。见别人穿得好看,你也想穿。看别人去过哪里,你也想去。就像代码越写越多,却越来越不稳固。一切复杂的事物都是脆弱的。如果人类是由神创造的,那神造人的规则一定极其简单,因为只有简单才能诞生出无数可能。
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复杂很简单,简单反而很难。因为复杂已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感觉不到复杂的存在,就像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一样。但简单是一种更高效、更智慧的生活方式,你并不需要那么多事物来填满生活,只要你愿意,你可以活得极其简单,并能从中体验到内在宁静与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