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 :自由的代价之被讨厌的勇气

生活给我们各种束缚,表面上看起来,这些束缚是时间的、金钱的、人际关系的,但实际上,这些束缚是心灵的。
——《被讨厌的勇气》

正文共:1539字 2图
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小时候,为获取父母的偏爱而表现得听话。学校里,为得到老师的赞美和同学的羡慕而努力读书。工作中,为获得上司认可而拼命加班。会议中,因害怕表达不好被同事取笑。聚餐时,害怕被同学低看,把自己打扮得像成功人士。困扰我们的这一切都有个共同特征,就是认可欲求。每个人都有获得别人认可的欲望。阿德勒所说,人际关系是一切烦恼的根源。

根据弗洛伊德心理学,人的大多数行为都是受孩童时代的经历所决定。比如,表达前出现脸红和焦虑的情况,是因为他小时候在表达时遭遇别人嘲笑或不认可,这个经历给他带来极大痛苦,于是这个痛苦就被深深刻入了潜意识。导致长到后遇到此类情境,潜意识就自动地抗拒而无法做出理智行为。

但阿德勒却认为这种情况并非幼时经历导致,而是他自己的责任。他为了不被人嘲笑,所以出现脸红和焦虑来阻止自己表达。只要不表达,就不会被评价。他缺少的是勇气,而不是能力。目的论让我们有了自己决定命运的机会。

认可欲求是普遍的人性,但也是这种人性让人不自由。我们总是感觉被束缚在有限的时空里,力量极其微弱,甚至经常出现一种无价值和无意义感。寻求认可本身就是一副牢固的枷锁,因为不可能所有人都认可自己。在寻求所有人认可与接受被人讨厌之间,应该坚定地选择后者,后者才是自由的出口。也就是说,具有被讨厌的勇气。被讨厌的勇气也是获得幸福的勇气,自由的代价就是被讨厌。

认可欲求来源于人际关系,所以阿德勒说人际关系是一切烦恼的根源。而课题分离是人际关系的入口。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课题分离就是认清楚自己与别人的责任界限,做好自己的事情,对别人的事情不过多干涉。比如,孩子还未完成作业,但现在已晚上十一点,这时一些父母可能会选择帮助孩子完成。但课题分离要求你认清这是孩子的责任,绝不可以动手代劳。一旦你代写作业,他就失去了承担自己责任的机会,对外界产生依赖,并终其一生处在这种被动的关系中。

当然,你可以选择陪着他,给他鼓励,或者选择不管他,让他明天被老师处罚,处罚将让他承担不写作业的后果,最终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而成熟起来。没有学会直面困难的孩子最终会想要逃避一切困难。

课题分离并不是逃避人际关系或疏远人,而是解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之线。如果总是对别人的课题过多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总是被别人干涉,比如父母要求你上一所你不喜欢的学校,但为了迎合父母的期许及认可,你选择了,那这是一种极其不自由的生活方式,因为你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许或者看着别人的脸色而活。也就是说,你不想被任何人讨厌,才选择这样一种方式。

认可欲求是人际关系中的普遍共性,为了获取别人的认可、表扬或赞美,我们偏离自己的初衷,不敢表达真实想法,把自己困在狭隘的心灵中。认可欲求让我们无法获得健康的人际关系,无法生活在自由王国中。同时,课题分离斩断了认可欲求之绳,让我们蜕变成一个简单的独立个体并重获自由,自由的代价就是我们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