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带领6年级的学生读《霍比特人》,语文作业就包含了每天读一章《霍比特人》,并100字的故事缩写。
我明白,这是一项让同学们很不舒服的作业。大部分人尤其是儿童读书只是出于消遣和猎奇,走马观花的了解故事情节,看完之后凭着新鲜的记忆和感受写一篇读后感,都很难得了。当阅读变成一项作业,它就不那么吸引人了,现在竟然要求他们读完之后缩写,不仅如此,我还告诉同学们,接下来我们会进行精读训练,这本书看完第一遍,会带着不同的任务去读第二遍和第三遍,这简直像去饭店吃饭,厨师要求你自己端盘子、自己洗碗一样过分。
有家长和同学质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这项作业对6年级的学生而言是不是太难了?精读这本书能学到什么?缩写故事的字数虽然要求不多,但刚开始做的时候,可能要占用他们不少的时间。在他们质疑的时候,我也在不断的自我怀疑,真的有必要吗?是不是开始的太早了?
但思来想去,我仍然认为有必要。读书的数量和质量,能决定一个人的语言能力,泛读决定阅读数量,而精读决定阅读质量。泛读人人都会,精读的习惯需要刻意练习,我希望在有限的阅读课上,陪伴同学们精读一本书,让他们能学习到精读的方法,最好能让精读变成一种习惯,首先这就要求他们要离开阅读的舒适区。期间我看到一份资料上说,美国的学校从幼儿园阶段就要学习精读训练,只是不同的学习阶段,精读的要求和目标不一样,这个信息确实鼓励了我,于是开始编适用于6年级同学的精读练习册。就像家长把自认为最好的选择带给孩子一样,老师也竭力地把自认为最棒的学习方法和知识传授给学生。
改变已有的行为习惯,一开始肯定不习惯。记得我学习游泳时,开始手脚都不知道怎样摆放,怎样做都别扭,但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这些困难就不再是困难,熟能生巧,原来别扭的姿势都变成了下意识的动作。读书也是这样,精读练习可以培养我们好的阅读习惯,也有益于训练总结能力、归纳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语感,从这几个方面来说,精读一本书,胜过泛读十本书。精读的过程或许不享受,但结果一定会让人受益匪浅。
一本书,至少认真的读3遍以上,才能算为有质量的精读。
第一遍通读,了解故事大纲。
第二遍细细品味,关注细节,梳理故事结构,欣赏作者的文字表达,做读书笔记或思维导图。
第三遍归纳和思考。在前两遍阅读的基础上,就可以不按照顺序阅读,而是根据某个主题重新归纳整理,比如《霍比特人》这本书,可以从以下主题归纳:霍比特人、矮人、恶龙、精灵、半兽人各自的族群特点(包括外貌、性格、爱好、特长),这个主题是种族;甘道夫的经历、比尔博的经历、精灵国王的经历、半兽人的经历……这个主题是历险(或经历);还有友谊的主题、成长的主题、关于财富的主题……
对这本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后,我们就可以思考:作者编写这个故事想要传达给我们什么样的价值观?以前我读过的书中,有没有类似的故事?两个故事的异同是什么?故事的异同反映的是作者看待世界方式的不一样,我比较认同哪位作者的看法?
我相信做完以上的工作再去写读后感,和略读一遍的感想,肯定有云泥之别。
对6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课的首要目标,是通过这一学年的训练,掌握深度阅读的办法,并且习练得通达,潜移默化中改善阅读习惯。其次,是希望学生精通一本书,至少能掌握故事结构,了解细节,不会张冠李戴,能领会作品中的修辞手法,能自己归纳主题。
精读一本书,不会立刻让我们才高八斗,博古通今,也不会马上让我们在写作时下笔如神,文思泉涌。但我还忍不住奢想,假如我们一个学期能精读一本经典,如果有同学有兴趣坚持下去,那么到他/她大学毕业时,至少可以精通20本经典,对一个年轻人来说,这会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再说一下为什么要选择《霍比特人》这本书?有家长认为这本书的文学性不够,且是西方文学,学生读起来有陌生感。
首先,它属于基督教文学。我们选择一本书首先考虑的是它的信仰因素、所传达的世界观,其次是文学性。所以,学堂推荐给小学生的阅读书单,基本是西方文学。课堂上,我们已经了解到托尔金的信仰,《圣经》对他作品的影响。也了解到《霍比特人》《魔戒》系列在魔幻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并且托尔金本人是语言学教授,他的语言表达和讲故事技巧,值得我们学习和模仿。
其次,在学堂推荐的6年级学生阅读书单中,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一本,所以也最熟,比较有把握用它带领同学们进行精读练习。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比较喜欢历险、魔法、神话题材的作品,这部作品恰恰包含了以上因素,我希望同学们在关注这些内容时,主角在历险中体现出来的品质能启发影响到他们,所以在练习册的第一页,我给他们写了这样一段话:
我们已经读完了《霍比特人》的第一遍,了解了霍比特人的伟大冒险,你们肯定已经注意到,一开始比尔博对于“冒险”非常的排斥,他竭力想逃避,因为他知道冒险意味着没有床睡,没有早餐吃,长途跋涉,危险重重,甚至可能一去不返。在旅途中,比尔博常常想念自己舒适的霍比特洞府,但奇怪的是,他没有半途而废的念头。巴金斯先生在这次旅途中吃尽苦头,但他的辛苦得到回报,不仅仅是旅途见闻、得到生死之交的朋友、巨量的财富,更重要的是他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更加勇敢无畏、更有担当、品格更高尚。老师的见解或许浅薄,但我希望你们也能像巴金斯先生一样,把精读训练当作一次小小的探险旅行,脱离我们阅读上的舒适区,去挑战、探索,收获和成长。
我在课堂上对同学们说,这本书好在哪里?能教导我们什么道理?我当然可以直接告诉你们,但我更想让你们自己去发现,让这本书“活”过来,就算是不能马上有感悟,但你读过的书,就像埋在你心里的一粒种子,等你以后遇到类似题材的作品时,你能够恍然大悟,融会贯通,那种阅读的成就感和快乐,我已经领略过,希望你们也能体会到。
最后要强调,泛读和精读同样重要,并不是每一本书都值得精读,我希望在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练习精读,而课下,他们也能读书破万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