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9号,高铁站等车的空挡,读完《自卑与超越》的第一章,关于生命的意义。社会心理学课程的教授布置的课外书单里,选它是因为读过,加之书的厚度相较单薄,感觉读起来,应该不至于花费太多时间和脑细胞。没办法,活到当下的状态,脑子这种金贵的东西,还是尽量节约着用吧。2022年了,不知道该如何去准备和开启,只是偶尔会觉得,总得对过去有点交代才算是新年开始了吧。
凌晨三点多的时候,看了一会儿订阅的公众号内容,房间里空调的声音,看似悄无声息,可是放到凌晨这种空旷的外部环境下,暖风送出时,嗡嗡的感觉还是格外真实。爬起来写字,联想到关于2021年的许多回忆,告别也许会是个很好的主题,可是敲满了半张Word文档后,猛然发现文字的主题居然是离开北京,回过神来赶紧删除。再次从空白文档开始敲字,刚起第一行,就开始感觉敲不下去了,这滋味,就像是一种莫名的魔咒,深藏于内心里越极致的爱与痛,体验过后,反而越无法言说,那些体验过的人和事,的确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武汉大学912操场
2021年的日记
2021.2.3号的晚上,一个人去武汉大学的912操场跑完了8公里,还在夜里发了一条新的朋友圈。
2021.2.6号星期六,记录着我早上在手机里听了一段《恋爱的犀牛》的台词录音,那录音是2014年录的,那是第一遍去看孟京辉的话剧的夜晚,尽管那之后,同样的剧目我看了4遍,却再也没有了在看完后去录一段台词的冲动。
2021.5.20号,记录着我在武汉的漂泊感,想起若干年前在北京798里买Jason Mraz的CD时的快乐、在中关村图书大世界旁边吃驴肉火烧的严寒天气,和那个爱我的男人。
2021.7.18号,雷阵雨,星期日,拿着女儿的中考成绩,站在26楼的卧室窗前,瓢泼大雨的雾气笼罩着眼前的一切,我开始反省自身的问题,思索着生命里是否还存在更正确的选项,关于爱与被爱,关于伤害与被伤害。
2021.9.17号,结束了一段心理学体验课,以为爱上了某个人,某个想象中的男人。
2021.11.11号,踏入某个黑洞。决定不再相爱。
:乌兰布统的秋天
读过的书
读杜拉斯的《平静的生活》,体会弗朗苏坐在某个平凡的海滩附近的长椅上,在冬日灰暗惨白的天空幕布里,以一个陌生人的平静视角,目睹着某个平凡普通的男人,超然静默地脱光鞋袜,一步一步走入大海的深处。大海从他进入前的平静,随着日光一点一点地演绎他漂回海滩后的另一种平静。生活放在这样的波澜不惊下,能用的词,除了“平静”,必然找不出另一个更恰当的词了吧。这样的冬日傍晚,路灯点亮的死亡,除了叫它“平静的生活”之外,你还能找出更恰当的?人,总得学着跟自己相处,活着本身就是一种难以逾越的高尚状态。在日渐模糊的现代文明里,把日子折腾出一些美好和疯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比着平静生活里的波澜不惊,生命的意义好像就这样提炼得更具体了,因为了解了它的开始、发生和过程,结局也就不那么意外和痛楚了。
《遥远的救世主》在今年某个知了聒噪的夏日午后重温了一遍,一样的冷峻和洞穿人心,做一个什么都不是的废人,那是需要极大的定力和勇气的,救世的人,多数时候救不了自己,除非不再起心动念,也不再相爱。
:西藏的天空
旅行
秋天去西藏的时候,每天都会去隔壁的小餐馆觅食,一天因为豪横地点了半斤手把羊肉,老板娘端上来的份量大到吓人,正犹豫着要不要撤下去半份的时候,老板的高声咒骂盖过耳机里喧闹的摇滚音乐。老板娘绞着双手,用不太清晰的普通话告诉我,羊肉份量上错了。撤走的羊肉,被老板一把倒在案板上。那一刻我就在想,世俗的日子里,耳鬓厮磨的爱情,到最后,都会变得像被老鼠啃噬过的破布。人与人之间,其实是不必相爱的陌生存在。
跟屌丝在杭州西溪湿地附近的日料店吃饭的时候,发现他胖了,肚子突出不说,脸也大了一整圈,胡子拉碴,对比十年前那个羞涩腼腆的男孩儿,岁月给予彼此的,远非肉眼可见的圆润。屌丝还是会跟我争论关于养孩子的体验,可是更多的,是他对人性的解读和对生活的大彻大悟,人总要在中年时期,经历过足够多的爱与痛,才会明白很多过去不曾思考过的哲学命题。读书、思考、建立足够结实的人格结构,迭代足够宽广的认知范围,屌丝认为这些都叫成长,用他自己的话来形容,叫“理想主义者的螺旋式上升”。而生活给予的另一种残酷,我们都深藏得一丝不漏。也许,在陌生人面前展示灵魂绝对是一件足够让人羞耻的事情,我们彼此守望10年,却依旧陌生。
2022年会不会痛得不可收拾,我不知道,但是,刻骨铭心的相爱会是必然。必然的,还有告别,真刀真枪的告别,很多人,很多情绪,告别后,有生之年的下一次遇见遥遥无期。走到了人生必然的关口,失去和得到有时也并非那么清晰和重要,就像相爱和不爱本质上也毫无差别一样。我们终究不可能属于任何人。
2022年,回望过去,展望未来,愿我们都能找到可爱之人,但不必相爱!将彼此放在最爱的人的位置,在人世间的过往与当下,体验爱与被爱,用活着的肉身,用纯净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