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小诗,题为《蝉》,出自唐代诗人虞世南笔下。初识这首小诗时,我还是个因为调皮打架总被罚站在教室外的小学生。那天清晨醒来,忽的听到隔壁房间传来的读书声,还在上幼儿园的老弟在背诵作业,作业的内容就是这首小诗。老弟一个清晨的诵读,也让我潜移默化的将这首诗铭记于心了。依稀记得那天的阳光,温柔的铺洒在我们城外的小屋,老弟稚嫩的脸庞在阳光下越显可爱,我静静的站在小屋的门前,跟着他从磕磕绊绊的读,到流利的背诵。那时我忽然意识到,有那样一个世界,有那样一些美好在等待着我们,除了这琐碎的生活,除了那百无聊赖的日子。

那以后的日子呵,与这首诗并不相关。我似乎忘记了这样的美好,再次回归到村镇里的慢生活。几年后,到了我的初中阶段。当我终于在我心灵导师的指引下,逐步走出厌学,建立自信的时候,在班级诗歌背诵大赛时,我忽的想起了这首小诗,并且脱口而出,为我们队赢得了关键的一分。那天的记忆总是那样的清晰,我站在教室南边的第二排,试探的说出了这首诗的题目、作者和内容。那一刻,潜意识里的记忆在我的大脑,甚至是胃,心脏,眼睛,嘴巴缓慢的流淌。又是同样的阳光,悠然的抵达我们的教室,我的课桌,还有那冒着煤烟的火炉。多年后,我还是会为这样的经历感到不可思议,我们总把最美好和最痛苦的记忆埋藏在灵魂最深刻的地方,待到有某种外部的因素,哪怕是非常微小的因素也会将这些记忆唤出。我们或是笑着,或是哭着,把这些记忆小心的折叠起来,装进心灵的衣兜,不轻易显露给别人。

说实话,直到那时我仍然不理解这首诗完整的意思,甚至不知道某些字该怎样书写。只是单纯的想象着,有那么一只蝉,站在闪着金黄色光亮的梧桐树上,在秋风里高声唱着属于自己的歌,歌声徐缓且倔强,悠远且悲伤。我站在时间里盼望着未来呼啸而至,那首诗则停留在扉页中等待着时间的检验。

梧桐树的叶脉上,栖息着孤独的蝉儿。它低饮清露,高唱生命。歌声悠扬,回荡山群。高处自然传响,不必借助秋风。

低饮清露兮,蝉儿小。栖桐木兮,声飞扬。居临高地兮,回山谷。自悠远兮,非秋风。

如今,当我又趟过了未见过的河,走过未抵达的山。路过了那些生命中短暂的相遇,一次次把生活的结束当成是又一个开始,方才明白那只蝉儿的低饮不是卑微,却是豁达;歌声的远扬,不是音调,却是修养。

那些在我千里之外,却仍然让我深深眷恋的土地;那些走的再远也走不散的人儿,不就是那样的清露么,不就是那回旋在心底的歌声么。你们站在那样的远方,把温柔和爱寄给我,我们之间自有心灵的共鸣,又何必借助秋风来当信使呢?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