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DING
作者 -- [法国 朱莉•达什]
朱莉•达什27岁时被确诊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她没有因此沮丧,反而理解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也接受了自己的一部分。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孤独症谱系及阿斯伯格综合征,她将自己的故事写成了书。本书就是根据作者真实事件改编。
好书分享:《孤独患者》
/
27岁的玛格丽特无比沮丧,虽然生活看起来风平浪静,她却被无数个日常瞬间逼得快要发疯。
办公室里持续不断的交谈声,墙上时钟的滴答滴答,隔壁八卦姐妹花的窃窃私语,她冲到厕所里无力地跌坐在地,她不知道自己到底怎么了。
乍看之下,玛格丽特和其他女孩并没有什么不同。“她喜欢动物,喜欢阳光灿烂的天气,喜欢巧克力和素食,喜欢她的小狗,还喜欢她的小猫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
(美文精选网:www.meiwenjx.com)
但如果你稍微了解她之后,会发现“回家对玛格丽特来说绝对是一场冒险。出门仿佛是一场繁冗的仪式。她恨死了各种意外情况,哪怕一丁点意外之外的事情都会让她心惊肉跳。”
玛格丽特发现自己与周围的一切格格不入。她的生活就是一场大型的勉强现场,其他人眼中普通的日常对她来说很艰难。
她就像鱼缸里的鱼,看着周围不需要水也能呼吸的其他生物,不断勉强自己跳出水面,即使这让她感到窒息。
我们都不喜欢孤独,但是世界上有一群人,孤独让他们觉得安心。玛格丽特就是其中的一员。
她喜欢每天走过同样的路,去同一家店买同样的面包,一个人安静的吃饭,喜欢穿着棉质宽松的睡衣舒服地陷进家中的沙发。
(美文精选网:www.meiwenjx.com)
她不喜欢参加各种派对聚会,不善于交谈,对声音和外界事物都很敏感,不喜欢肢体接触,不喜欢任何意外,听不出别人话中的玩笑和弦外之音。
最让她觉得疲惫的不是周围的一切,而是不断质疑她的声音。明明她的工作表现无可挑剔,独立自主的过生活,没有麻烦到其他人,却还是不断被各种声音打扰。
“你得再合群一点啊,比如跟同事一起去吃午饭。”
“每次聚会你都第一个走,这太扫兴了。”
“你应该放轻松,过得精彩一点儿。”
“得跟其他人敞开心扉,你太不合群了。”
这些声音始终围绕着她,即使是亲人和男友,也是如此。玛格丽特一度迷失,她强迫自己去做不喜欢的事,只是为了迎合别人的感受。
玛格丽特厌烦伪装成和别人一样,她只是表面上看上去和大家一样,但其实根本不是这样。这样的日子持续到她又一次因为勉强自己崩溃大哭后,按下了暂停键。
通过上网查询资料以及专业心理医生的协助下,玛格丽特终于确诊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原来她所有的“不正常”都是正常的,她决定再也不要勉强自己,而是坦然接受自己的与众不同。
阿斯伯格综合征:孤独症谱系障碍中的一种,具有与孤独症同样的社交障碍及局限兴趣。在法国,无论是专业医务人员还是大众群体都对该症的症状知之甚少。
“孤独症,没错。她终于完整地认识了自己,她常常感到疲惫,常常听不出别人的弦外之音,很难与他人建立联系。现在,这一切都得到了完美的解释。”
“我感觉与自己和解了,原来我不是傻,只是和别人不同而已。”一直压在玛格丽特身上的负担终于被卸下。
确诊阿斯伯格综合征后,玛格丽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与无法理解自己的男友分了手,远离了对她评头论足不断要求她合群的朋友,大方地告诉身边的人自己的情况,并交到了志同道合的新朋友。
这段经历让玛格丽特意识到,“一直以来,我不惜一切代价让自己变得合群,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如果你用爬树能力来评断一条鱼,它此生都会觉得自己是个傻瓜。”
“孤独症不是疾病,而是一种广泛的发育障碍。孤独症患者是可以进行学习的,入学接受教育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不可或缺。”
阿斯伯格综合征是什么?
“阿斯伯格综合征是一种较轻的孤独症,症状不包括语言障碍或智力障碍。其症状经常与其他问题相伴而生,如注意力缺陷综合征、焦虑症、躁郁症、睡眠障碍、抑郁症、学习障碍等。”
“这些症状往往导致医生一叶障目,延误了诊断。”
阿斯伯格综合征是一种什么体验?
很难理解暗示、比喻和其他社会准则。
对感兴趣的事物非常专注,废寝忘食。
与他人沟通社交会导致疲惫。
对噪音、气味、身体接触特别敏感。
不知道该怎么说谎。
喜欢循规蹈矩,意外情况使他们焦虑。
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名人
苏珊大妈
美国畜牧学家 坦普•葛兰汀
美国演员 达丽尔•汉娜
加拿大演员 丹•艾克罗伊德
著名学者、作家 约瑟夫•乔瓦内克
☁️
那些觉得自己“太这样”或者“太不那样”的时刻,并不美妙。在质疑否定自己这件事上,我们常常不知轻重,用力过猛却不自知。
我们都有属于自己的鱼缸,没有必要强迫自己逃离舒适圈迎合他人,可以留下那些别人无法理解却对自己很重要的生活方式。
人们不喜欢与众不同,即使并没有影响到自己。如果说求同排异是种本能,那接受、理解、欣赏不同,才是人类能成为食物链顶端的理由。
这个世界不缺“正常”,不需要每个人都在相同的时间做一样的事,我们活着是为了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走适合自己的路,不是制造流水线式的人生。
我们被各种美妙的故事吸引,是因为它们不同的情绪和内里,带来多样化的感受和收获。不同不是贬义词,它是我们庆祝的理由,它丰盛了我们身处的世界。
“偏见是无知的产物。” —— 威廉•黑兹利特
偏见在不知不觉中操控我们的生活,不只是对他人苛责,也让自己陷入痛苦。
我们总是对认知的匮乏盲目乐观,对社会舆论的压力深信不疑。我们不畏惧无知,却害怕陌生人的指指点点。
“与其带着勉强的快乐迎合世界,不如拥抱真实的孤独接纳自己。”
不如从现在开始,把自己内心的声音看得比其他人的想法更重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