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梁爽
“那些能看透你的人,永远不会公平对待你,因为他们永远不会相信你为使自己变得更好而做出的努力。”
已不太会那么轻易的不经完整阅读就去解读或引用某句经典,当然未经阅读也在引用的摘句会有。追溯源头或补充完摘句前后整体去阅读完一本书,还是归因于自本体里的那个称之为好奇所带来的习惯或惯性吧。因为这段摘句,找来了这本《基列家书》。
一位患有严重心脏病的牧师,知道自己来日无多,在七十六岁弥留之际,给自己年仅七岁儿子写下的一封长长“家书”。希望儿子长大之后能通过他的“遗墨”去了解他的一生。这也算得上是一封值得每个人、每代人相继去传承的”家书“。
在这封“家书”里,没有一句告诫,没有半句道理,甚至没有一丁点于“智慧”说教的裹挟口吻。就是那种到了垂暮之际,开始特别想念心里一直挂念的某个人,欲把心里想要对他说的、那些他未能参与的日子和岁月,以一种回忆的方式去向这位老朋友娓娓道来。
想要写下的并非是还不能完全参透和理解他的基督教义或宗教信仰,也不是他的祖父或父亲带给他至深的影响。虽然,这些影响在他身上已经体现得尤为明显且伴随一生。但在我看来,这既是封写给儿子的”家书“,也是一封去重新面对和对待自己过去和过往的一次解剖和确认,而这一切可能都将永久记录并保存或被传承。一次与过往的错憾和解,一次对曾经的选择说声坚守无憾。
他是从他还不能明白,也不能理解,自然也无法判断,只能任由那个经济萧条和可怕战争时期,以及牧师祖父和牧师父亲的言行做派,一并呈现在他孩提时期讲起的。
牧师久来膝下无子,这封写给年幼7岁儿子的家书,是在他年老之后娶妻而生的。是在他老朋友,也是同为牧师的邻居把他自己最喜欢的儿子杰克送给他做”教子”后生的。而这本书最能打动我想去引言的,就是牧师对他这位教子的那些内心独白。但更多的细节恐怕需要完整去阅读后才能一探其妙。
杰克生性顽劣,以恶作剧为乐,在基列小镇臭名昭著。这些评价,是源自牧师在长期宗教信仰以及《圣经》的培植下生出的价值取向、以及原则自卫。内心的冲动一直在涌动着他要告诫年幼的儿子和年轻的妻子:提防杰克。
杰克往他的信箱里塞满刨花,把一根细绳放在火油里浸泡做成导火索,然后点火,火苗从信箱口喷射出来。杰克偷开别人的车一直开到没油,将其丢弃在马路边,自己徒步走回来。而这辆车在丢失的那两三个月里,县镇上有一半人都驾驶过它,人们都知道那辆车是偷来的,但不知道这竟是一个年仅十岁的孩子,让半个县犯下的这买赃卖赃罪。因为后来一个人口众多的家庭用一头小母牛换了这辆车,但结果被警察逮捕。而警察顺藤摸瓜调查了一次又一次“以物易物”的过程,搜集了一张又一张的“借据”,还是没找到最初的那个偷车贼,只好不了了之,但却成了有趣的故事被人们长久流传。
除了这些顽劣和恶作剧之外的臭名昭著呢?那就是杰克使一个年纪很轻、家境十分贫困的姑娘怀孕,当这个姑娘生下一个女婴后,却拒不承认自己是孩子的父亲,这个女婴在她三个月的时候,因贫困死于无能为力的疾病。这给杰克全家,特别是给他身为牧师的父亲带来极大的耻辱和痛苦。此后,杰克离家出走一别便是二十余年。
但这二十多年的风霜已经把杰克造就成了一个真诚、善良,责任心极强的人。他顶着种族主义的巨大压力与一位黑人姑娘相爱并有了一个儿子。为让一家三口能有一个安身立命之地,他回到了家乡。但变化甚微的家乡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因受到非常古老、非常偏狭的观念限制、还始终忠诚于这些观念,让杰克心生失望。留在基列小镇,不是他能忍受的心境,最终他再次云游四方。他宁愿一文不名也不羡慕富足的父亲和兄弟姐妹所拥有的一切。
杰克能看透很多人和很多事,但这对于牧师几乎是一道符咒。也正因为此,他一直不敢诚实,只能说假话。他永远是那个站得离火很近的人,忍受着所有于他眼前的痛苦,且清楚知道离更大的危险只有半步之遥。而所有这些的看法和评价,都是到了一个能够拥有智慧的这个年纪,才会在一个个回顾面前,将旧有的观念和桎梏的眼光推倒,重新给出属于彼此最真实最中肯的理解。
“我理解你为什么要走。真的理解”这确实是我的肺腑之言。我一定要告诉你,那一刻,我对心中所有旧有的痛苦生出感激之情。这在我看来,确实非同寻常。“如果你能收下我给你的几块钱,你就是对我做了善事”。
他笑了起来,说“恭敬不如从命”。”
于是我给了他四十美元。他只收了二十,还给我二十。我们又坐了会儿。
“实际上,我是想为你祝福。”
他耸了耸肩。“怎么个祝福法?“
“哦,按照我的想象,我把手放在你的额头上,祈求上帝保护你。不过,如果你觉得不好意思……”大街上有几个行人。
“不,不,”他说,“没关系。”他摘下帽子,放在膝盖上,低下头,几乎搁在我的手上。我使出了浑身的力气为他祝福….。”
杰克不是一个你想把女儿嫁给他的人,但他身上有一种优雅和勇敢。
牧师热爱这座小镇。想最终安息于这里的泥土下面,能将他的爱和最后的狂热展示—能将在流逝的时光中闷燃,直到再次放射出灿烂的光芒。而正因为此,被自己“醒悟”了的父亲和母亲因其选择继续留在基列小镇而抛下,与他另外一个儿子生活在墨西哥海滨地区的一栋别墅里,再无联系。
教义不是信仰,只是讨论信仰的方法。传统的对于教义的翻译,使得其意思一直狭窄和固定在那个地方,结果引起的许多错误的期盼却是久远的。
他在最后祈祷,祈祷年幼的儿子未来能找到一条使得自己有用的路,在一个勇敢的国家成长为勇敢的人。你永远都不会弄懂你的经历真正的性质。
“未经谋求,不必等待,该来就来了”。
你是否希望,或者是否应该得到,都没用。
活足够长的时间超过你可能经历的苦难。
这也是一个为什么必须珍爱健康的理由。
相信每一个看过这本书的人,都钦佩于老年牧师写下这封家书时的智慧。真正智慧的人不是要告诉你如何才能更聪明,以及哪些事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不是告诉你一个结论。而是告诉你整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里,纵使再智慧的人,任其无论谁,都是很难躲避得过的。凡没能躲过的,最后都成为了遗憾。人生哪能没有一点遗憾呢?
没有哪个父母想要自己的孩子去经历磨难和困苦。但若是尽力去试图躲掉或者去除掉这些磨难,一路到头来的甜真的是最美最好最想要的那个值得的一生吗?若非历经艰险和和困苦,又将如何才能品尝得到在明白和获得时那一刻的甜蜜滋味呢?上帝给我们的礼物里,应该是不会有什么错漏的。我们除了对此一一签收、并接受命运赐予我们该有起伏外,好像别无其它更优选。
在最后容许我再补充上几句,当然这可能只是我有些出错了的理解。不要在该勇敢的年纪去追崇“智慧”。智慧这个词,于我而言,他是需要有一定的年龄和特定的时间去匹配的。
你不能说一个年轻人有智慧吧?他的年龄无论其智商有多高,其知识量有多大,也都还欠着那需要一定时间长度的那个见识呢。甚至于智慧这个词,也不能用于一个中年人身上。当说一个人具有智慧的时候,其同时是不是也带走了在他那个年纪该有的勇敢、激情、梦想、甚至聪明呢?
聪明和智慧有时候是会有那么一部分相冲。做与自己年龄适配的那个名词,哪怕他是聪明或利己的。我们一生的那个理想与梦想,需要保有足够的勇敢和激情一直奋力走到我们自己喊停的那一刻,智慧才可以从幕布后面走出来。而在这之前,在做出那每一个判断和抉择之前,才是需要智慧来帮助我们、什么可为以及什么不可为。
“那些看透了你的软弱与胆怯的人,是永远不会公平对待你,因为他不会相信你其实为了抵抗怯懦而作出的挣扎与努力”。这是基于牧师小时候的性格里而起的一句话。也是这句话将我引到了这里。“看透你”这个词本来对应的就是可以穿透你那层层厚厚屏障,直指屏障后面的那个东西。
那时候因孤独而阅读,那时候有个“坏伙伴”也比没有强。如果你对富于人情味的东西充满饥渴,就有可能喜欢一本坏书,因为它所包含的不幸,因为它的浮夸或者刻薄。真诚地希望,你永远不要有这样的饥渴。“充实的灵魂讨厌蜂房,饥饿的灵魂把苦涩当作蜜糖。”
在你永远不会去寻找的地方,恰恰能找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