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让宗教符合人性
新的性价值观的第二个基本点是让宗教符合人性。《十日谈》里,修士修女们偷情的故事特别多。过去,有人说这表现了薄伽丘的反宗教倾向。其实,生活在五百多年前佛罗伦萨的薄伽丘,不可能成为无神论者。在人人信仰基督教的社会氛围里,他很自然也是一个基督教徒。正像布克哈特在《意大利复兴时期的文化》一书中所说:“意大利人的思想从来没有超过教士统治的范围。”薄伽丘固然伟大,但他也不例外。他并不反对宗教本身,而只反对宗教中反人性的禁欲主义倾向。他的主张,是要把人的气息注入神坛,让基督教变得富有人情味儿。
《十日谈》第三天第十个故事,说的是十四岁的天真女孩阿丽白,为侍奉上帝,独自来到人迹罕至的荒漠,遇上修士鲁斯谛科。鲁斯谛科发现阿丽白童贞未泯,于是想占便宜,引诱她性交。他编了个理由,说这叫把魔鬼送进地狱,还说这最能讨上帝的喜欢。阿丽白信以为真,并从中尝到感官的乐趣。于是反过来催促鲁斯谛科:神父,我到这儿来是为了侍奉天主,而不是来闲混的呀!我们怎么好坐着贪懒呢!快让我们把魔鬼关到地狱里吧!久而久之,弄得以野菜清水果腹的鲁斯谛科精力不支,淘空了身子,无力奉陪阿丽白一起侍奉上帝了。
这个小小的荤故事,看起来荒诞不经,但作家却有郑重的总结:“年轻的小姐啊,所以你们如果希望获得天主的恩宠,那么快学会怎样把魔鬼送进地狱去吧,因为这回事不但挺叫天主喜欢,而且还让双方受用,好处可多着哪!”
薄伽丘要把基督教变成什么样子,不是很清楚了么?
薄伽丘不能容忍的,不是宗教统治本身,而是当时宗教界道貌岸然的虚伪。神父、修女,本身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知道性交中有乐趣,却不让别人干,自己偷偷干,这是薄伽丘最鄙薄的。第九天第二个故事中,修女伊莎贝达与漂亮后生偷情,被捉奸,送到女院长乌森巴达面前受审。伊莎贝达发现平素一本正经的女院长头上系的不是头巾,而是男人的短裤,于是反唇相讥:“院长,天主保佑你,请你先把头巾扎好再跟我说话吧。”女院长出了丑,只好摘掉面具,口吐真言:“硬叫一个人抑制肉欲的冲动,却是比登天还难的事,只要大家注意保守秘密,不妨各自去寻欢作乐。”只要修士修女们坦白承认自己的情欲,作家便由辛辣的嘲讽转为宽容的微笑。只有那些自己尝着禁果,却不容别人追求性爱的假正经,作家才痛快淋漓地戳穿其老底,让他们出尽洋相。
让宗教符合人性,关键是让修道院世俗化,根本改变修士修女必须禁欲的禁严秩序。修士修女们解放了,世俗社会的解放便水到渠成。薄伽丘不是宗教界的领袖,他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修正基督教的规矩、章程。他是一个作家,他对社会发言的方式只能是讲故事。但他的故事却对旧的伦理秩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瓦解力,唤起僧俗两界对新生活的渴望。他特别赞美修女修士们为挣脱性压抑而表现出的机智。第一天第四个故事,第三天第一个故事、第四个故事、第八个故事,第八天第二个故事,第九天第二个故事、第十个故事,都是如此。那么多修士修女,都在挖空心思偷情,旧秩序的大逆不道,不是昭然若揭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