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短篇小说 -《如何读,为什么读》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接着我要谈论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卓越的短篇小说《韦恩姐妹》,因为从奥康纳通过暴力达至的灵性过渡到纳博科夫巧妙利用灵性的美学,使我有一种焕然一新之感。纳博科夫常常哀叹他的美国英语在风格上永远无法达到他的母语俄语的丰富性,而当读者面对《韦恩姐妹》巴罗克风格的丰富文本时,会觉得那种哀叹颇具反讽味道。我们这位本人原籍是法国的叙述者,在新英格兰一家女子学院讲授法国文学。这位十足纳博科夫式的无名叙述者,是刁钻的审美家,是王尔德笔下的道林•格雷的无害版。韦恩姐妹是辛西娅和西比尔,西比尔的名字和自杀是借自道林•格雷那个成为牺牲品的女友。不过,两姐妹与其说是王尔德式的,不如说是亨利•詹姆斯式的,因为她们都是仅现身一会儿和间接的人物。这个匿名法语教授是西比尔的老师,也是辛西娅的已疏远的密友,但他并不是她们任何一方的情人。
故事开始时,叙述者偶然听说辛西娅心脏病猝发死亡。他正如常在星期天下午散步,途中停下来观看“从一座木板屋屋檐垂滴下来的一簇精彩的冰柱”。作者花了一个很长的段落描写这些冰柱,稍后他发现:“那纤瘦的鬼影,那撮由一个停车计时器投在某堆潮湿的雪上的拉长的暗影,有一道淡淡的微红。”故事结尾,他从一个模糊的梦中醒来,梦中他见到辛西娅,但他无法解开这个梦:

我难以有意识地看清它。一切似乎都朦朦胧胧,被黄色笼罩着,不能显示任何可见的东西。她笨拙的离合诗〔23〕、她缠绵悱恻的躲避、神人融合感——一切回忆都形成一圈圈神秘意义的涟漪。一切似乎都是黄色地朦胧,梦幻,迷失。〔24〕

在这里,纳博科夫对自己的风格进行的自我戏仿,证明西比尔的离合诗并不像辛西娅的那么笨拙。把这段文字每个首写字母组合起来,就可得出它隐含的意义:冰柱是辛西娅的,计时器是我西尔比的。〔25〕
就是说,我们的叙述者被这两个女人纠缠着,但为什么?可能是因为韦恩姐妹以某种方式鬼影般穿过她们的存在;死亡似乎难以改变她们。但为什么那位法语教授成了这些迷人地恶作剧的阴魂纠缠的对象?可能由于叙述者是纳博科夫的一个自我戏仿,故遭到纳博科夫自己的唯美主义和怀疑主义的惩罚。与莫泊桑的《奥尔拉》描写临近的疯狂不同,《韦恩姐妹》是一篇真实的鬼故事,尽管这鬼故事是高度原创性的。
西比尔•韦恩是在参加叙述者安排的法国文学年中考试之后一天,因其已婚情人抛弃她而自杀的。在西比尔死后,我们对她姐姐辛西娅有较多了解。辛西娅是一个画家和灵性主义者,并发展出一种“干预气息理论”。这些死者的气息善意地干预在世亲人的生活。在叙述者的怀疑主义导致辛西娅疏离他之后——她还准确地把他称为自命清高和势利眼——他与她断绝关系,直到他听说她死了。她隐隐约约地纠缠他,直到出现小说高潮中那个他无法破译的梦,以及结尾那段我们倒是可以破译的离合诗。
纳博科夫这个故事虽然篇幅短,却充满文学指涉——指涉爱默生的透明眼珠(来自他的《自然》)和柯尔律治那个来自波尔洛克的人(据说他干扰了《忽必列汗》的创作);在一次降神会上,还生动地出现奥斯卡•王尔德和托尔斯泰,以及非常生动地呈现了文学风雅人士的总气氛。《韦恩姐妹》神奇之处,是读者自己的怀疑主义被这些友善和睦的女性的奇异魅力所压倒,她们的存在和死后的气息全都如此缥缈。纳博科夫使读者疏远叙述者的自命清高,却未见得就疏远他的怀疑主义。不过,怀疑主义在这里实际上没有造成什么差别;这些鬼魂之所以有说服力,恰恰是因为她们是如此不在乎说服人。我们不会把《微暗的火》和《洛丽塔》的作者视为契诃夫式的作家。纳博科夫崇拜尼古拉•果戈理,果戈理的精神要比契诃夫的精神更猛烈(和更疯狂)。但是辛西娅和西比亚•韦恩如果出现在契诃夫小说中也会很自在;她们像他笔下很多女性一样,代表着没有活过的生命的哀婉。对哀婉不是太感兴趣的纳博科夫,宁愿把她们当成飘忽不定的鬼魂。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短篇小说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