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玛•多诺霍《房间》书评_读后感_历史故事_作者轶事

《房间》
艾玛•多诺霍

2010

“《房间》的灵感是什么呢?母爱带来的震惊。”艾玛•多诺霍写道,“2008年,我听说伊丽莎白•弗莱茨勒和她的孩子们从奥地利地下室逃出来,当时我们的孩子一个四岁,一个两岁。我的第一反应是:她是怎么做到的?在那么一个紧锁的房间里,她是怎么做母亲,而且还做得很好的?但我又转念一想,每个父母和每个孩子难道不会在某些时候觉得,亲子之间亲密的纽带,也有点像一个紧锁的房间吗?”
多诺霍说的是弗莱茨勒案:女儿被父亲囚禁二十四年之久,最后在2008年逃了出来。受害者伊丽莎白•弗莱茨勒遭受了无数次性侵,在囚禁中生下了七个孩子,其中四个一直和她一起被锁在地下室。他们逃出来的时候,名叫菲利克斯的孩子年仅五岁,这就是多诺霍笔下杰克这个人物的灵感来源。“从叙述视角来看,让孩子来讲述是很有帮助的,因为孩子都是小小的外星人,眼里看到的一切都是新鲜的、不合常态的。这部小说真正的技术挑战是让妈妈这个人物通过杰克的视角立起来,成为一个三维立体的人。而杰克的视角又非常有限,不仅因为他年纪小,还因为妈妈经常说一些安慰他的谎言。”
当然,《房间》不是在简单地照搬弗莱茨勒案。小说中被囚禁的只有妈妈和杰克,而真实案件中是伊丽莎白和四个孩子,小说中的施暴者也不是受害者的父亲。就连杰克这个很明显受到菲利克斯启发的人物,其实也要部分归功于多诺霍对很多材料进行的广泛研究。她写道:“当然现实中从来没有杰克这样的孩子,在囚禁中出生,健康状况却很好,居住状况也是有限条件下的最好。所以我必须要研究各种各样我认为可能与他的状况重合的奇怪案例:不仅是绑架的幸存者,还有被单独拘禁或住在母子监狱的囚犯、难民、隐士与神秘主义者。研究那些隐匿和受虐待的孩子真是我给自己派的最令人沮丧的任务,我只希望自己能忘记了解到的那些东西。”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艾玛•多诺霍《房间》书评_读后感_历史故事_作者轶事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