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
斯蒂芬•金
—
1986
关于《它》的起源,斯蒂芬•金写道:“1978年,我们家住在科罗拉多的博尔德。一天,我们在一家商场的比萨店吃完午饭回来,那辆崭新的AMC斗牛士汽车的变速器掉了,真的掉了。就在珍珠街上,那个鬼东西掉了出来。在市中心一条繁忙的大街上,看着别人检查你的破车和下面那个油腻腻黑乎乎的东西,露出傻笑,这真是太尴尬了。两天后,大概下午五点,经销商打了个电话来,说都修好了,我随时可以去取车。经销商离我们大概五公里。我想打个出租,但最后决定走一走,这样对身体好。AMC的店在一个工业园区,孤零零地伫立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两公里开外的地方是个商业带,有一连串的快餐连锁店和加油站,那里就是博尔德东端。从那里延伸出一条没有路灯的窄路。等我走上那条路时,已经是黄昏了,山中的夜晚总是来得很快。我一下子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是独自一人。这条路走个大约五百米有一座木拱桥,有点奇异的古雅,桥下是一条小河。我过了桥。当时我穿着鞋跟已经很破旧的牛仔靴,踏在木板上的声音听得清清楚楚,像一座中空的时钟。我想起一个童话,‘三只山羊’,想着万一桥下突然钻出一个巨人,问‘谁在我的桥上乱走?’我该怎么办呢。就在那一瞬间,我突然就想写本小说,写一座真实的桥下真的有个怪物。我停下脚步,想起玛丽安•穆尔写的一句话,好像是‘虚构的花园里有真正的蟾蜍’,而我把它换成了‘虚构的花园里有真正的怪物’。好想法就像溜溜球,顺着绳子溜到最低端,但绝不会在那里完全停滞,只是仿佛稍稍打个瞌睡,最终会再溜溜地回到你的手掌心。接着我去取车,签各种文件,就忘了那个桥和怪物的事。但接下来的两年里,这个想法会不时出现在我脑海中。我想好了,桥可以作为‘通道、通过’的某种象征。我又开始思考自己旅居过的班格尔,那里有条奇怪的运河,把整个城市一分为二。我就想,整座城市都可以是一座桥,下面藏着什么东西。城市的地下是什么呢?隧道、下水道。啊!这真是怪物藏身的好地方!怪物就应该住在下水道里!又过了一年。溜溜球仍然停在绳子的最低端,仍然在打瞌睡,接着,它溜溜地回来了。我又想起康涅狄格州的斯特拉特福德,我小的时候在那里住过一段时间。那儿有个图书馆,成人图书和童书区之间通了一截短短的走廊。我想,这条走廊也可以是一座桥,每个孩子都像山羊一样,要走过这座桥,就要冒长大成人的风险。大概六个月后,我又开始思考,这样的故事会出现哪些人物,怎么才能制造一种弹跳效应,让孩子的故事和他们长大成人后的故事交织在一起。1981年夏天的某个时候,我意识到,我要么动笔写桥下怪物的故事,要么就永久放弃《它》这个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