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俞敏洪亲述新东方创业发展之路》读后感

原创: 王思明

8月份我去大学同学所在的创业公司去玩,看到他的桌子上摆放着《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俞敏洪亲述新东方创业发展之路》,随手拿起来翻阅,很感兴趣,回家就下载了这本书,花了十天读完了。下面是读完后的一些感想。

全书分为十个章节,从时间上总结来看可以概括为创业的三个阶段:创业初期,公司化时期,国际化时期。

创业初期:

1990年俞敏洪从北大辞职,创建托福考试辅导班,开创独特的百人大班教学模式。北京大学生开始出现出国读研的趋势,大量学生需要参加出国考试,俞敏洪凭借自身大学教师的身份进入到出国考试培训行业当中,用免费讲座的方式为自己获取了第一批学生。俞敏洪为当时辅导班的老师开出的工资高于同行业水平一倍,以此来留住优秀教师,但却增加了成本。而百人的大班额课堂能有效降低辅导班成本,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激烈学习竞争,所以大班模式演变成了辅导班的一个特殊。

公司化时期:

俞敏洪拉昔日大学同窗好友一起创业,组成了松散的合伙人制度,实行包产到户的方法,每人负责一项业务,激发每个人的潜能,为学校带来丰厚的利润。办学规模的扩大使新东方学校成立图书出版公司、电脑培训公司等,全国分校的开展,庞大的师生数量,客观要求学校向公司进行转变。2001年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成立,合伙人之间对公司股权进行分配,俞敏洪掌握控股权。新东方对出国咨询、少儿英语,网络教育等领域进行了深入布局。

国际化时期:

新东方赴美上市时期及上市后。为上市做准备,寻找优秀CFO,重组董事会,十天路演,新东方要做第一家中国大陆赴美上市的教育机构。2006年9月新东方成功在纽交所上市。应对国际挑战,美国浑水公司攻击新东方造假,新东方经受住了调查并成功稳定自身股价。与美国教育考试中心(ETS)达成合作协议。拓展优能中学业务和一对一业务,在互联网行业和众多二三线城市进行布局等。新东方坚持教学产品和教学质量,未来将以科技为自身的发展驱动力。

至今,俞敏洪在教育行业创业已经二十多年,他对这个领域有很多的真知灼见。书中提出,新东方的教学理念是:一切以教学质量为核心,教育领域最重要的就是优秀教师和优秀产品。这就为市场上众多的教育公司做出了提醒,如果一个教育公司用不良的商业模式获得了不菲的财富,例如盲目扩张而不重视教师素质,就不会持续太长的时间,市场上的消费者最终会抛弃这种公司,转向能提供更高水平教学质量的公司。纵然教育公司多如牛毛,教育产品有千方百种,但是回归的初心,还是要依靠优秀的教师队伍,提高良好的教学服务,才能在市场上立足。抛开教学质量来谈教育创业是不成立的。这也是我个人感触最深刻的一点。

新东方作为第一个赴美上市的大陆教育机构,其发展历程对于目前的诸多教育公司的发展都有许多借鉴意义。无论是正在创业路上的教育行业创业者,还是教育教学相关的从业人士,都可以从这本书中学到许多经验。俞敏洪由北大老师成长为上市公司的创始人的特殊经历,对当下年轻人也有巨大的榜样和示范作用。我想这可能也是我的朋友选择这本书摆在桌子上的原因吧。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俞敏洪亲述新东方创业发展之路》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