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幼仪传》有感

散文 | 王云:做一个负责任的女人 ——读《张幼仪传》有感(外两篇)

读这个故事之前,我像对所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下牺牲的女性一贯的印象,也这么想张幼仪在这段与徐志摩的婚姻——她尝尽了新文化浪潮和旧封建碰撞出的苦果。只是我猜中了故事的开头,却没有猜到故事的结尾。

世人只知道徐志摩是个浪漫的诗人。就连他自己也认为他那颗浪漫多情的外表,可以掩盖他那对张幼仪残酷冷漠的心。在外面诗兴大发随便几个《再别康桥》那样的诗就可以完全征服倾慕者的心,享受着别人对他的诗意情怀的夸赞。可回到家里却将徐老寄来的钱只留一小部分给张幼仪做家用,尽管他的克扣给张幼仪带来的是精打细算的窘迫和日常用度的拮据。

徐志摩近似冷血的和怀孕两个月的张幼仪离婚。不顾一个母亲的爱子之心,要张幼仪打胎。离婚时还振振有词的说:“我们要开创离婚先例。”离婚,在徐志摩看来是冲破封建枷锁的强烈反击。但是,他这样做,丝毫没有要照顾张幼仪感受的想法。

尽管张幼仪尽心尽力地照顾徐志摩在国外的生活,可依旧没有改变徐志摩对张幼仪的态度。一如当初第一次见到张幼仪的照片时,徐志摩嘴角往下一撇,用嫌弃的口吻说:“乡下土包子!”徐志摩将对封建礼教的厌恶转移到了那位沉默坚毅举止端庄的受过封建传统教养的张幼仪身上。设身处地的想,可以理解这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对受过新式教育且有浪漫气息的徐志摩而言是种折磨。只是在我看来,徐志摩的这种对现实的反抗太不近人情,在他的心里对张幼仪没有丝毫的愧疚。尽管他可以对张幼仪没有太多的感情,但是张幼仪为他付出这么多,还悉心地照料他的起居生活。我猜想,就算作为一个朋友,在张幼仪生产时也不能不闻不问,故作不知。何况张幼仪是徐志摩的妻子,将要出生的也是徐志摩的亲生骨肉。

只是人生就是那么的具有戏剧性。徐志摩或许怎么都想不到,穷困不济的他,会得到他曾经嫌弃和不屑的人的帮助。那个人就是张幼仪。

陆小曼吸食鸦片后,徐志摩渐渐离他的那个永远不用为钱发愁的甩手少爷的日子远了,以致最后需要向张幼仪借钱。而这位在徐志摩看来是被封建礼教束缚着的,永远都看不上眼的传统女子,却善良的接济他。而且为了不使徐志摩失面子,张幼仪还故意说:“这是爹给的。”

所有人的痛苦经历都是人生宝贵的财富,这在张幼仪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前半生的张幼仪经历了被夫抛弃之苦,丧子之痛;后半生的张幼仪完成了自我的实现,获得了幸福的婚姻。

只是后半生的收获是她的坚毅、隐忍和不放弃,热爱生活得来的。

他努力学习异国语言去教书,去任总裁,去理财。为俆母办理丧事,赡养徐父直至去世,甚至为陆小曼支付生活费。所以生活还是善待善良、有责任心的人,徐志摩为了听林徽因一个关于建筑的报告乘飞机坠机死亡,像他在诗中那样写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似乎也是实现了那句“为了爱情。我也牺牲我的生命,甚至我的一切。”而张幼仪带着一颗破碎的心,辗转到德国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他严肃认真的人生理念契合了德国严谨的工作作风。此时的张幼仪找到了自信,找到了人生支撑点。直到后来遇到苏医生开始第二次婚姻。只是这次婚姻让张幼仪真正感受了夫妻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关心。

或许在当下女性仍是弱势群体。但并不代表每个受过伤害的女性都该弱下去。你也是有奋力反击的机会,生活里只有别人没有自己的人生,怎能算是活出了自己的风采。读完故事,对张幼仪的敬佩多于同情。受伤之后舔舐伤口,让心缓和下来,依就要前行,不管路多难,走过那道坎儿就是康庄大道。

做一个负责的女人,对别人负责,更对自己负责。

你所付出的爱心,抛出的善良终究会回馈到你自己身上。像是雨水滋润着万物,也呈现自己的价值;像是阳光普照大地,也成就了自己。对自己负责,要活出自己的精彩,所有承诺都可以很容易被击破,唯有自己坚定的信念和努力换来的成就永远属于你自己。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女人走到哪儿都不会太差,时光会给你最好的答案。

愿你做一个负责的女人,生活的精致、从容。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张幼仪传》有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