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是我把你蠢哭了吗》迪安·博内特:可可爱爱的脑科学科普

「谨献给每一个有脑子的人。
要忍受这玩意儿可不容易,
大家辛苦了。」
——本书《献言》

被可可爱爱的书名和封面吸引,我打开了这本书。

事实证明,它没有辜负自己可爱的外表,也没有背叛作者的副业——单口喜剧演员,时刻注意不使用长难句和术语,并时常穿插好笑的段子。

而可爱之余,这本书也同样没有辜负作者神经生物学家的身份,做到了一定程度的严谨和专业。

作者 迪安·博内特

本书的主要论点是人类的大脑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聪明严谨,它的进化并不完美,尤其在应对现代社会生活时,大脑的许多本能反应将引发许多令人困扰的后果。

作者分别从心智、记忆、恐惧、智力、感官、人格、人际交往、心理问题这八个方面,列举了大脑的“犯蠢”行为,并讨论了行为背后的可能原因。

大脑故意在控制我们行动时做手脚,干扰我们的记忆,对无害的事物大惊小怪,让我们错误地相信自己很聪明,用编造的内容混淆视听,常常让我们做不理性的事,使我们热衷于混圈子。在它偶尔出错时,还会产生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障碍。

举例来说,就连在吃饭、睡觉、出行等最基本的生命活动中,都潜藏着脑子带来的各种bug。

脑中相对高级的意识部分和相对原始的“爬行脑”互相挡道,往往是这类bug的成因。

Bug 1:我们会在心情不好时暴饮暴食。

这是因为当人悲伤或抑郁时,大脑向身体发送“累了”、“倦了”的信号。而人在累了、倦了的时候,最需要的是能量,要获得能量就得吃东西,尤其是高热量的食物。于是即使不饿,大脑也觉得应该多吃东西。

Bug 2:我们坐车玩手机就容易晕车。

根据一种接受程度最高的理论,这是因为如果坐车时盯着手机,视觉系统就会告诉大脑你没动,而前庭系统的液体感应到的加速度则证明你在动,这让大脑陷入矛盾,基于原始本能的“爬行脑”做出“中毒”了的判断,于是激活呕吐反射,迅速吐出毒物。

Bug 3:许多人都经历过“鬼压床”。

这是因为人在深度睡眠时会关闭运动系统,在逐渐苏醒时,有时候意识已渐渐清醒,但运动系统的关闭状态还在继续。对身体失去控制引发强烈的恐惧感,又让人产生幻觉,觉得房间里还有其他人,于是感受到所谓的鬼压床。

除此之外,作者还从神经生物学及演化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了迷信、社交恐惧、记不起人名、爱看恐怖片、失恋心痛、受害者有罪论、成瘾等等生活中奇怪现象的产生原因,并根据研究论文介绍了哪些脑部结构需要对这些行为负责。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每一小节都变换一个话题,让我时刻保持着好奇心往下读,并在阅读中增长了许多知识。

但这种“大范围撒网,却不重点捕捞”的方式,也有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

首先,这使得每个话题都浅尝辄止,仅限于对每个具体现象列举一些相关的实验和可能的解释,而缺乏系统性的理论归纳和总结。

读完全书,我只能朦朦胧胧地记得似乎逻辑推理与前额叶有关,似乎情绪感知与杏仁核有关,似乎许多大脑的奇葩判断都和“自我中心偏误”有关,似乎许多大脑的不良反应都与多巴胺这种神经递质有关……这些零散的认知就像一块块散落的拼图碎片,却缺少一张蓝图作为指引。

我获得了许多零零碎碎的信息,却难以将之融会贯通为知识体系。

其次,脑科学作为一个仍在艰难发展的新学科,尤其是用它来解释心理学、社会学现象时,往往不够有说服力,让我产生一种类似小时候读《世界未解之谜》时的感觉——厉害、有趣、但不一定是真的。

作者为了严谨,也经常使用「具体机制目前还不明确」、「这可能不是其原因而是其结果」等语句。

作为一本科普书,常常让读者感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迷茫,不知算不算一种失败。

总之,这是一本可以轻松可爱地让你获得不少脑科学相关知识的科普书,适合用来涨涨见识和打发碎片时间。

但若你想系统性地学习脑科学,或是想深入了解某一种神经生物学学说,本书大概不是最合适的选择。

. The End .

shadow0312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书笔记 |《是我把你蠢哭了吗》迪安·博内特:可可爱爱的脑科学科普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