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卡伦·霍妮:焦虑是一种时代病

看完陀翁的《地下室手记》,我像受到感召一样,立刻把这本《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翻了出来重读了一遍。

多年前曾草草读过这本书,当时的我还在象牙塔中求学,最大的抱怨无非是食堂难吃、浴室太挤、实验做不出来,一切显得朝气蓬勃、方兴未艾,对霍妮笔下无止尽的内心冲突和焦虑嗤之以鼻。

多年后,当我被陀翁一字一句鞭笞痛打时,才在观察社会和反观自身中,燃起了对霍妮洞察力的敬佩。

作者 卡伦·霍妮

这本出版于1937年的小书,是与阿德勒、荣格、弗洛姆齐名的心理学大师卡伦·霍妮的成名作,颇具预见性且一针见血地道出了现今社会的全民性焦虑及由此引发的神经症。

如果不明白什么是神经症,不妨将本书与《地下室手记》对照阅读。《地下室手记》就像是神经症的典型病例记录,而本书则像是专门为“地下室人”写作的病理论文。

诚然,不是每个人都严重到了病理性的程度,但我们或多或少都具有一些神经症人格。

译后记的开篇便说:「这是一本引人对号入座的心理学著作。」

自卑又自傲、充满敌意又瞬间懊丧、渴望爱又回避社交、艳羡权贵又愤世嫉俗……我们几乎每个人都能在书中找到某些与自己完全相符的描述,而一切又都避不开“焦虑”这个关键词。

阅读霍妮对之抽丝剥茧、娓娓道来的分析,使得我们对自己的心理过程有了更深的了解。于是当被自己矛盾的、冲突的、强迫的情绪和行为困扰时,便可对自己多一分释怀和接纳,更冷静地找到出路。

在此意义上,这本书也可算是一本自救手册。

神经症作为一种「介于精神病和正常状态之间病症」,作者在研究其产生原因时,侧重于社会心理学而非生理学上的分析。

霍妮认为,人格性神经症产生的内因在于童年时期缺乏关爱、生活在敌意环境中形成的病态人格,而其外因则在于现代文明中不可调和的冲突。

在形成病态人格,即产生“基本焦虑”时,作者颇具独创性地提出了敌意与焦虑的关系。人在被父母或自己所爱之人伤害时,难免会产生敌意,当这种敌意无法疏解,反而因恐惧或无助不得不被压抑时,就会产生焦虑。同时,潜意识出于回避目的,会把敌意投射到外界或他人身上,造成习惯性的敌意态度。

作者还详细分析了现代文化中的一系列构成典型神经症冲突之基础的特定矛盾,例如竞争以获得成功与谦逊以保全情谊之间的矛盾、不断被刺激的欲望与欲望无法实现的挫折之间的矛盾、所谓的个人自由和现实局限之间的矛盾等。

这些冲突在内心激荡,引发焦虑,而为了摆脱焦虑,患者不得不采取一系列防御措施,包括追求感情、追求权力、服从和回避。因此作者说,「焦虑是神经症的动力中心」。

在这些防御手段中,对爱的追求和对权力(或威望、财富等社会成功标志)的追求是最常见、最典型的手段。

追求爱,是通过加强与他人的联系来获得安全感;追求权力、威望和财富,是通过巩固个人地位来获得安全感。

而最可悲的是,对爱和对权力的追求,往往是相互矛盾的。

「神经症患者追寻的是两条互相背离的路:积极争取“唯我独尊”的统治地位,同时过度渴望被每一个人爱。这种夹在野心和爱之间的困境,便是神经症的中心冲突之一。这种困境几乎无法解决。一个人不能伤害了别人,还同时想要得到他们的爱。」

面对这些冲突和困境,焦虑和痛苦某种意义上是不可避免的,而神经症患者与正常人的区别仅仅是程度上的。

「文明的成长必然意味着神经症的增长。神经症是人类为了文化发展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好在作者给出了一个简单的自诊手段,判断自己是否神经症的「最有效的标准在于:个体是否感觉受阻于内心冲突,是否能面对这些冲突并直接处理它们。」

我们所能做的,便只有加深对自身、对神经症、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了解,用思考和行动来处理这些冲突,从而获得一丝心灵的自由与救赎吧。

. The End .

shadow0312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书笔记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卡伦·霍妮:焦虑是一种时代病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