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让我喜欢到骨子里的书,是那种你读了后,希望它的作者是你最好的朋友,随便你什么时候想,都可以给他打个电话,但这种情况不多。」
读完这本书,我真想给塞林格打个电话,瞎侃也好,跑题也好,聊什么都好。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
我想这是一本喜欢它的人会爱到骨子里,而不喜欢它的人注定无法产生共鸣的书。
单看人物和故事,似乎很难想象这会是一部经典——一个被退学的“刺头”少年霍尔顿,逃离学校、逛荡纽约的三天两夜。
不喜这本书的人,可能讨厌满纸的脏字,可能受不了从头到尾絮絮叨叨的第一人称叙述,可能看不惯霍尔顿的愤世嫉俗,更可能只觉得他是个无聊至极、无病呻吟的小混蛋。
而对于爱上这本书的人来说,这本书简直温暖得难以置信。它用一种毫不做作的方式感动你、治愈你。
我仿佛看到30岁多的霍尔顿垮垮地站在简陋的舞台上,扶着麦克风架子,声情并茂地吐槽他16岁时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桩事,跳脱又有趣,不避讳尴尬或丢人的情状,亦不避讳脏话。
一场游荡,没有目的,更遑论意义,不过是经历了些操蛋的日常,遇到了些操蛋的人,但在某个缝隙渗出来的温柔情绪,却总能击中观众的内心。
他嘴上毫不留情地吐槽每一个同学和老师,但实际上却真诚地关心着他们,带着同情与斯潘塞老先生话别,帮去约会的斯特拉雷德写作文,邀请被排挤的阿克利看电影,怀念被逼跳楼的詹姆斯·卡斯尔。
他近乎炫耀地称赞哥哥的才华和弟妹的可爱,写小说的哥哥是他的骄傲,死去的弟弟是他最深的伤痛,人小鬼大的妹妹是他的白月光。
他敏感地避免曾经的室友和萍水相逢的修女因经济困难而感到难堪,他担心中央公园湖里的鸭子如何过冬,他在过街时仿佛一步步踏进死生间的虚无。
他挨打,被骗,被应付,被奚落,但到头来,他说:「千万别跟人说事儿,说了你就会想念起每一个人。」
他骂着虚伪的成人,内心里只有一个「离谱」的理想,那就是当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拦住每个不慎跑向悬崖的孩子。
如果说《九故事》是沉痛中带着不灭的光,那这本书就是迷茫和颓丧的背后透出可爱和纯粹。而相同的,是塞林格那种把微妙情绪具像化的天才的敏感和极度的真诚。
对执拗又柔软的少年心性的捕捉,让这个小混蛋散发出近乎可敬的人格魅力。
他表面上有多荒唐,内心就有多执着。他表面上有多愤怒,内心就有多温柔。
「一个不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而轰轰烈烈地死去,而一个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而谦恭地活下去。」
这大约是本书最著名的句子。许多人喜爱这句话,因为它似乎赞美了成熟后无奈而苟且的人生。
而我觉得无论是轰轰烈烈地死,还是谦恭地活,只要是怀抱着理想,只要是「为了某个理由」,就都是感人、甚至伟大的。
16岁的霍尔顿在大雨里看菲比坐着旋转木马,一圈又一圈,然后遵守了一起回家的诺言。
我想在这一刻,他用成熟的方式成为了菲比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 The End .
shadow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