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个人的体验》大江健三郎

这是一本极有力量的书。

在作者细腻诗化的语言和荒诞奇诡的意象之上,承载的是一种宽容的生命力。

这种生命力,不同于少年人莽莽撞撞的热血,也不同于热恋之人满怀希冀的蓬勃,而是一种笃定了方向的缓慢前行,在希望和忍耐之间保持平衡,与避无可避的困难共生。

主人公鸟是一个习惯了自欺和逃避的人。

他在一次次的逃避之中放弃了对自己人生的掌控权,他看似顺遂的人生轨迹被他人一力推动,而他的精神世界则在无限的自欺中被逼迫到了墙角,心心念念的“非洲”只是从窄小的天窗瞥见的乌托邦。他很清楚所谓“非洲”只是一个精神寄托,他根本不想砸碎天窗去真正拥抱那个非洲,却也不肯转身从墙角走出去面对身后纷扰但广阔的人生。

他在逃避中看似无碍地生活着,直到厄运降临。面对初生的患有脑疝的儿子,他还想逃避,却发现避无可避。

要么死、要么生。要么背上杀人的罪、要么救活儿子走上艰难的人生。没有第三条路。

我想鸟决意「结束一直仓皇奔逃的男人的生活」而破茧重生,是一种绝境之中的必然。这种理性的必然,就是存在主义的根基吧。

就像故事开头鸟孤身一人被不良青年围殴时一样,这一次,没有人能带他去避风港,没有人能再为他推动人生,没有人可以再替他承担责任。他明白送孩子去杀人医生那里,与亲手掐死孩子其实并无区别。最后夺门而出决定拯救孩子生命的鸟,和开头对着不良青年肚子猛然撞击的鸟重合在了一起,这是他们从墙角转身、无畏地冲向人生的时刻。

而他同时也明白,转身后将面对的是虽然开启了希望之门,但「必须不断地忍耐下去的生活」。

我在鸟身上看到了自己,一直说着想乘Peace Boat环游世界的我,和一直念叨着非洲的鸟,何其相似!

当疫情将邮轮和出国旅行的可能性彻底封死,而我只是借驴下坡地放弃了的时候,我才恍然,与真正行动起来、搭乘货船去非洲桑给巴尔的火见子不同,环游世界对我来说和鸟的非洲是同样的东西吧。那是隔着天窗看到的幻影。

我的人生,在身后啊。

. The End .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书笔记 |​《个人的体验》大江健三郎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