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乞力马扎罗的雪》海明威

海明威的语言,冷峻而克制。描写细致而朴素,没有刻意的煽情和渲染,常常显得严肃。

他的故事中,人要么独自身处真正的荒野,要么在他人身边却如同置身荒野,冒险、挑战和揣测人性是永恒的主题。

故事总是发生在野外、酒馆或旅途中,战争、大萧条和禁酒令为叙事提供了特殊的背景,也为作品染上了一丝苦闷和暴躁的气质。

在《祖国对你说了什么》的三篇意大利游记中,作者用俏皮的嘲讽写意大利人道德的沦丧,与其他篇中庄重正经的笔触相比,显得有些可爱。

《向瑞士致敬》的三篇也很别致。三个故事都发生在瑞士车站的咖啡馆里,有着相同的开头,却由于三位主人公的遭遇和性格的不同演变为三个截然不同的故事。但追根究底,又都在写着人与人之间的敷衍和言不由衷。

我最喜欢本书前三篇以死亡告终的故事。

海明威笔下的死亡,没有撕心裂肺的悲戚,也没有感天动地的伟大。

死亡只是普普通通的死亡。它潜伏在暗处,你也许感知到了它,也许没有。它很远又很近,只要踏出一步,就会安静地到来。

《乞力马扎罗的雪》

将死的男人,回忆他被拖延和谎言填充的人生。

男人的形象随着对话的进行和记忆的展开,渐渐变得丰满。太多的故事本应被写下,太多的机会本应被抓住。就让最后的乞力马扎罗山巅的想象,给这个忏悔中的灵魂以慰藉吧。

《世界之都》

群像剧一般的小说。

镜头来回摇荡,画面在几个场景间顺滑地切换。侍者、二流的斗牛士、教士,都只是这个大世界中的一只蝼蚁。

在喧闹而矇昧的世界之都,一场安静又轻巧的死亡。

《印第安人营地》

天真的孩童不明白绝望,也不相信死亡。可绝望总是在慢慢累加,死亡总是不期而至。

虽说对作品的喜好总是见仁见智,但我还是想说,本书给了我惊艳的开头,收场却略显潦草。

后半本收录的作品,远无《乞力马扎罗的雪》惊艳,也没有《世界之都》和《印第安人营地》的感慨悠长、《祖国对你说了什么》的见微知著,以及《向瑞士致敬》的别出心裁。颇受好评的《大双心河》与《蝴蝶和坦克》也并未特别打动我。

. The End .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书笔记 |​ 《乞力马扎罗的雪》海明威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