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马尔克斯。
全书仅分为六个自然段,亦极少使用句号。在以逗号相连的短句中,上下句总是关联紧密、无法拆分,故事却在这铰链般相连的短句中流畅地延伸到了远方。
书的开篇便是极尽细致与绚烂的景物描写,以视觉、触觉、嗅觉全方位地搭建出故事上演的舞台,腐朽与艳丽交织、颓靡与蓬勃同在、死亡与生机并存。
那是残败的总统府,是暮年的独裁者“他”生活与死去的空间。
与胡安·鲁尔福、略萨等拉美作家即使在阳光下也显得有些灰暗蒙尘的基调相比,马尔克斯的风格可称得上瑰丽。即使是描述死亡和倾颓的景观,也要写“玫瑰花上积着月球尘埃”。
浪漫、魔幻、艳丽、张扬。
而后,层层叠叠的排比和比喻,密密织就了清明上河图般细腻绵长的独裁者“他”的人生画幅。
全书六个段落,皆是从“他”的死亡之处开始回溯蔓生的六段漫长回忆:
完美替身帕特里希奥·阿拉贡内斯之死;
贫民皇后玛努艾拉·桑切兹的消失;
好兄弟国防大臣罗德里戈·德阿吉拉尔的惨死;
母亲本蒂希翁·阿尔瓦拉多的病逝;
唯一合法妻子莱蒂西娅·纳萨雷诺的遇害;
大海——“他”最初的愿望与最后的底线——的丧失。
六段漫长的回忆,交织串联着不同时间发生之事,构建起他不断失去的孤独人生。
马尔克斯一次次地书写“他”肤如少女的光滑双手、被木槌砸扁的硕大双脚、鬣蜥般忧伤阴郁的双眼,还有“他”锁好卧室的三道门闩、三个插销、三把门环,在马桶上挤出屈指可数的几滴尿液,趴在光秃秃的地板上睡去的姿态。
“他”做尽了恶魔之事,将两千孩童炸死海中、将并肩作战的好兄弟烹煮分食、肆意掳掠妇女作为泄欲的工具、残杀她们的丈夫……比之《公羊的节日》中同是暮年的独裁者特鲁希略,其残暴程度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拥有至高的权力和威仪的同时,刻入骨髓的却是孤独与自卑;军阀血腥的铁腕,脱下手套后却是一双少女般的白净柔弱的手;残酷暴虐地对待他人,却总在虚妄中打捞人民对他的水中月般的爱。
“他”的名字始终未曾在书中出现,但“他”的形象却随着回忆之河的自然流动变得丰满。
“他”是令人胆寒的独裁者,是站在权力顶峰的将军阁下,但“他”的关键词却是失去和孤独。
即使是极致的权力,也抵挡不住枯黄呼啸的秋风,掩盖不住腐朽浑浊的秋味。
手中的权力,渐渐旁落;身边之人,一个个离去;视力与听觉,也被岁月掠夺。
而对一切,“他”做的只有掩盖再掩盖,自欺再自欺。
剥下身着的军装,卸下黄金的马刺,“他”不过是一个悲哀的老人。失去了对周遭的把握,失去了对身体的掌控,留不住往昔贴心的人,也堵不住梭梭漏去的记忆。
在谎言中苟活,彻骨的孤独。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场阅读之旅的话,我会选择“河系”。
这是一片不断分叉、绵延扩张的缓缓流动的河系。
马尔克斯的行文并不依靠递进式的逻辑,而是随风而动,四处流转,铺陈开去,像思绪、像清风、像流水。
在这漫漫河系中,人称与视角不断跳跃,时空场景无缝转接。有时像有人在耳边絮絮呓语,有时像突然演出了一幕夺人心魄的剧目,流畅度介于意识流与镜头切换之间,漫长却不沉重。
阅读时,不需刻意记忆和捋清时间线,只需跟随着作者缓缓向前蔓延、交汇的文字之河,便可以在恰当的时候融会贯通,知晓前因后果。
开始时也许会有些不习惯,但只要放松精神,随波逐流,便能获得舒适而独特的阅读体验。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