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半世纪前发表的对社会自由的论述,其中许多文字今天读来也毫不过时,甚至与如今社交媒体上的舆论氛围和热点事件完美契合,尤其最后一章关于婚姻、教育、政治的看法,简直振聋发聩。
作者围绕“社会自由”进行了清晰而严密的论证。在不妨害他人且自负责任、自担风险的前提下,应捍卫思想言论自由和个性自由。因为自由无论对于辨明是非、沟通理解、保持真理活力,还是对于自身心智道德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大有裨益。
图片
不过作者的想法似乎稍显理想化了。一方面,高估了人民的理性,低估了制度落地的苦难;另一方面,对自由的边界的讨论似乎还可更进一步。
也许是受制于时代,作者应该很难想象,他所赞同的对于未妨害他人的个性和行为的「众人的讥评以及随之而来的不便」,在如今会造成多么巨大的影响。因而我认为,对于舆论惩罚的界限也该有所讨论。
另外,自身行为是否关涉他人,本就是很难界定的问题,而在泛自媒体时代的当下,这个界限越发模糊。社交网络上的发言是私下交流还是公开煽动?在舆论激荡下层层加剧的矛盾,其源头又是否该对其负责?界限的模糊(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导致判定的随意以及意见分歧的加剧,恶性循环。
最后,忍不住喷一下,时而不灵、时而太灵的举报机制,绝对是一种践踏自由的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