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卡尔维诺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小说。
书中没有跌宕的故事情节,反而充满涌动的思绪,与其说是一部小说,不如说是作者借帕洛马尔之名所写的哲思散文。
帕洛马尔,也更像是一个符号、一个象征,而非具体的人。
没有背景、没有经历、不知样貌、不知社会关系,他永远在观察和解构,永远在思考和解释(有趣的是,他说解释和赋予意义是人类的狂妄自大和对事物本身的背叛,同时也承认人类不可能不思考、不可能不做解释)。
他沉默而孤独,专注地观察身边那些最细微的事物,在脑中搭建由此而生的种种奇妙哲思,「在一个充满着破碎和刺耳噪音的世界中寻求一种和谐」。
他阅读海浪的起伏、乌龟的交媾、奶酪的姿态、星辰的明灭,他思考沉默的语义、事物的边界、秩序的呼应、世界的解构,他总能拨开平常事物表面的丝丝缕缕,找到一个特别的出口,将自己的思想倾倒而出。
他在看与不看袒露乳房的犹疑中体会到不宽容的传统的沉重压力;
在浪头、草坪、沙庭中看到个体难以划定的边界;
在土星的斑纹间看到完美与真实的冲突;
在明灭的星辰间看到世界的不确切;
在奔跑的长颈鹿身上看到不协调中的协调、不优美中的自然之美;
在抱着轮胎的白化猩猩身上看到怀抱抽象思想的人类自身。
在前言中,作者说帕洛马尔的故事可以归结为两句话:「一个人为了一步一步地达到智慧而开始行走。他还没有到达。」
这个人是帕洛马尔,是卡尔维诺,是你,也是我。
文中的奇思妙想,深刻和趣味兼具,常令人有种漫漫黑夜中看到远处的智慧灯火之感,却也多有无奈和无解之处,是尚未”到达“的思维片段。
读者随着帕洛马尔的眼观察世界,也跟着他的思绪解构世界,却往往要在留白处自己尝试填充。
书结束在帕洛马尔轻轻巧巧的死亡。他的死亦轻得像他生的姿态。
「他决定开始着手描述自己一生中的每个时刻,只要不描述完这些时刻,他便不再去想死亡。恰恰在这个时刻,他死了。」
现实中卡尔维诺亦在此书出版后一年多便去世,仿佛某种奇异的印证。
但他的思考已留下痕迹,无论在书里的还是书外的世界,帕洛马尔/卡尔维诺都依旧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