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读后感:接受孩子的平凡,才是父母的不凡

慈怀兹心
很多人在小时候经常会被问到一个问题:长大以后想做什么?

父母们总是希望从孩子的嘴里听到类似于科学家、宇航员一类的答案。

父母们最难接受的、也最不愿意承认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很大程度上会成为一个极其普通、平凡的人。

“望子成龙”本无可厚非,但当我们的孩子只是一个平凡的人的时候,教会他们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与工作中找到快乐、幸福和安定,才是最重要的。

作为父母的我们,就是平凡人

林语堂说,幸福很简单:

“一是睡在自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听爱人给你说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

平凡是人生的常态,过好自己的一生,就是幸福的。

就像《生活万岁》中那位带着女儿跑出租的单亲妈妈。

每天下午5点出门,次日凌晨5点收班。

因为要照顾女儿,她车上的乘客不能超过3人,经常需要一边照顾女儿,一边招呼乘客。

片子里有一幕,在休息的间隙,她将车停在一旁,给孩子买了一包海苔。

吃着吃着,妈妈问孩子,“你爱不爱我呀?”

孩子回答说,“爱呀!”

作为一名平凡的母亲,她们过着普通甚至有些艰难的生活,但她传递给孩子的爱确实不平凡的,这份爱点亮了孩子的世界。

年轻的时候,我们觉得“安于平凡”是一个多么丧气的词,它象征着放下自己的理想,意味着对生活投降。

但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人至中年,挨了一些生活的锤,也吃了一些现实的苦之后,我们终于发现:原来能够过好平凡的生活,才是我们一生中最大的不平凡。

作为父母,接受自己平凡的一面,在孩子面前并不用时时刻刻扮演英雄的角色,你要做的,只是真诚地将爱传递给孩子,接纳自己和孩子的平凡。


意识到孩子的平凡,
你才能真正理解他

作家刘继荣曾在《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中为我们描述了另一种童年该有的样子。

女儿绰号23号,班上总共五十人,可每次考试,女儿都稳定发挥,岿然不动地排在23。

起初,为了提高成绩,父母请家教,报辅导班,买各种资料。可一顿折腾后,孩子的成绩不但没升,反而下降了。

后来,父母放弃了“拔苗助长”,恢复孩子正常作息,还给她画漫画的权利,允许她读自己喜欢的书报。

一次,班主任反馈说,这个孩子虽说成绩一般,可为人,实在是很优秀啊!

母亲听了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突然认真地说:“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我们曾如此渴望成为英雄,但最终却成了烟火红尘里的平凡人。可英雄不一定意味着幸福,平凡也不一定意味着悲哀。

作为天资平凡的大多数,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就不妨让孩子做一个快乐的普通人。

父母对孩子多了几分接纳,就能多几分对孩子的理解。

更为重要的是,当父母能够正确认识孩子了,孩子也会对自己有更加准确的定位,从而变得快乐而从容。

所有的不平凡,
源自过平凡日子的能力

周国平说:“人世间一切不平凡,最后都要回归平凡,都要用平凡生活来衡量其价值。

伟大、精彩和成功都不算什么,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过好,人生才是圆满。”

李娜在一次接受采访谈到自己的日常生活状态:无休止的练球。一天要打烂几十个球。同一个动作,反复练习,夜以继日,无休无止。

这种生活不仅仅是平凡,简直是枯燥乏味。

不仅仅是李娜,几乎所有不平凡的人,人生中99%的时间都在经历平凡和枯燥的煎熬。

因此,不平凡,就是在平凡中成就的。

事实上,他们之所以成就了不平凡,恰恰是因为他们具备度过平凡日子的能力。换句话说,不懂得如何在平凡的日子里坚持,就不会取得非凡的成就。

而很多父母,却从一开始,就忽略了这种能力。

每一个光鲜亮丽的背后,必定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坚持,他们熬过一个个普通的时光,厚积薄发,然后破茧成蝶。

成功之路有十万八千里远,你我皆是凡人,没有办法一蹴而就,但在日积月累下,近一点有近一点的欢喜,过好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就会实现最终的不平凡。

也许,孩子的一生是平凡的,但只要心怀理想和憧憬,愿意为之而努力、奋斗,理想或小或大,但只要愿意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付出心血,最后终将成就不平凡。

路遥曾说:“习惯了被王者震撼,为英雄掩泪,却忘了我们每个人都归于平凡,归于平凡的世界。”

其实,平凡才是人生唯一的真相。但是,能将平凡的一生活出滋味来的人,就是生活的英雄。

作为父母,如果真的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希望他过得幸福快乐,那么就先教会孩子在平凡中如何活得幸福的能力吧。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原生家庭》读后感:接受孩子的平凡,才是父母的不凡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