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境》读后感: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取决于这三种修行


《人生三境》

原著 | 宿文渊&文征明
解读 | 林溪

人生是一场修行,有境界自成高格。那么,何为人生境界?

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提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第三境。

其实,人们对人生境界有着不同的理解。作家宿文渊、文征明则认为,人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为“低得下头,沉得住气”。这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成大事的基础。

第二重境界为“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这是一个人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第三重境界为“看得透人,想得开事”。这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智慧。

宿文渊、文征明共著的《人生三境》一书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历史和现实中取材,对“人生三境”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让我们能通过阅读书中富有哲理的观点和看法,得到全面的人生启迪,学会为人处世以及立足社会所必备的智慧,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人生。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


低得下头,沉得住气

低得下头,是做人的智慧,是成功的要诀,也是处世的良方。生活中,那些走上人生巅峰的人往往能在适当的时候低得下头。

地低则为海,人低品自高,说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低调,并不是一种消极的行事方式,而是通过少惹是非、少生麻烦,暗蓄力量、悄然潜行,以便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特长。

生活中,低调之人都有哪些特质呢?

首先低调之人拥有一颗谦虚的心态。

京剧大师梅兰芳便是这样一位谦谦君子。

虽然梅兰芳先生在京剧艺术上已经取得了很深的造诣,有着极大的名声,但他仍然拜画家齐白石为师,向其虚心求教,并且经常为白石老人磨墨铺纸,从不因自己所取得的成就而自骄自傲。

谦虚的梅兰芳先生不仅拜名家为师,甚至还会拜普通人为师。

在一次演出中,梅兰芳先生听到台下一位年龄比较大的观众说了声“不好”,在演出结束后,梅兰芳没有卸妆就连忙用专车将这位老人接到家中,恭恭敬敬地向老人请教为何刚刚说他的表演不好。

当这位老人说出原因,指出梅兰芳在表演中的失误时,梅兰芳恍然大悟,连声称谢。

自此之后,梅兰芳经常请这位老先生看戏,请他指正,并尊称这位老先生为“老师”。

正是秉持着这样一种谦虚的态度,梅兰芳在京剧上的造诣不断提升,成为了公认的大艺术家。

在梅兰芳的事迹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一个人处于高位时,更应该懂得适时放低姿态,学会适当低头,才能继续提升,站稳高位。

成功总是青睐于能在高处低头的人,当批评、讪笑、诽谤的语言像石头一样朝我们砸过来时,我们应该做到不以身份为贵,放低姿态,只有这样才能再次获得成功。

谦虚待人,放低自己,抬高他人,这不仅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智慧,更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成大事的基础。

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

这世间有许多的诱惑,权势、地位、名利、金钱等等,人们往往一不小心便陷入了欲望的泥潭,无法自拔。

诱惑是可怕的,它能使人失去自我,迷失方向,掉入生活的深渊中。

想要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就必须要经得起诱惑。

人,都是有欲望的,我们可以有欲望,但是不能过度。

地狱里,饥饿的人们拼命地用勺子在锅里搅动着,但是因为勺子又长又重,谁都无法喝到锅里的汤,从而大打出手。

而在天堂里,勺子同样又长又重,但是人们彼此相互配合,因此每个人都能填饱自己的肚子。

有过度欲望,内心充满私欲的人不懂得分享的美好,所以地狱里的人无论是谁都喝不到锅里的汤。

其实,欲望是一切生物的共性,所不同的是,其他生物的欲望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则是无限的。

正因为如此,我们不合理的欲望才必须要受到制约,也只有学会给自己的欲望打折,我们才能不被欲望所支配,才能经受得住种种诱惑。

如果说诱惑是外扰,那么寂寞便是内忧;如果说诱惑考验的是一个人的定力,那么寂寞考察的便是一个人的心境;如果说想要幸福就必须经得起诱惑,那么想要成功就必须耐得住寂寞。

小张因为总是不满于所在公司的薪水待遇而频繁跳槽,最终,在金融危机袭来的时候,公司裁员,小张不幸被裁掉。

如果一个人总是想着高薪酬的工作,但是又不甘于寂寞,不努力进取,那么他最终的结果就只能是失败。

然而在现实中,能够享受寂寞的人是少之又少,快节奏的生活让人变得心浮气躁,很多人都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蠢蠢欲动,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利益。

其实,梦想的实现是一个不断沉淀,不断积累,然后厚积薄发的过程。

耐得住寂寞,是人生的一大难题,也是人生的一大境界;耐得住寂寞,是一种思考,是一份清醒,更是一份执着。

成功的道路往往是漫长的,当你一个人在这漫长的道路上奋力前进时,你是否能够忍受住这一路的寂寞,决定了你最终能否走向成功。


看得透人,想得开事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人打交道,学会从细微小事中了解他人的个性、心理,是帮助我们打开人际交往之门的钥匙。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怎样才能看懂人心,与人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呢?

善于揣摩他人心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要想揣摩他人心理,就需要我们在与他人相处或交谈时能够“心领神会”。

作者在书中说,“心领神会”是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技巧。因为,有些事情别人心里在想,但是不方便说出来,更不用说去做了,这时候,就需要旁人的默契配合来解围。

但是读懂他人心,准确领会其意图,并非一日之功,这需要我们在平时的交往与交谈中细心留意,仔细观察。

想的开事的人,其心灵之门往往是敞开的,他们什么都能看得清楚,也会被快乐和幸福所拥抱。

想得开事的人,能看得开选择,因为他们懂得,人生中有舍必然有得。

舍得,是以“舍”为“得”,播种是舍,收成是得,没有舍如何得呢?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诗人陶渊明辞去了官职,回归田园。面对仕途,陶渊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放弃,得到的是悠然自得的乡间生活。

其实,人生就是这样,舍与得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正如书中所说,当你紧握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而当你打开双手,这世界就在你手中。

所以,我们要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得与失,得之要淡然,失之亦坦然。

看得透人,想得开事是为人处世的智慧。

只有当一个人看得透,想得开时,才能够真正地看淡生活中的一切,生命也会处于一种开放和旺盛的状态。


以上就是本书的精华内容。

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

若世间之人谤你、辱你、轻你、笑你、欺你、贱你,该当如何?

你只需忍他、让他、避他、耐他、由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这是一个真正能够低得下头、沉得住气的人所应具备的素养。

懂得收敛锋芒,积蓄力量,厚积薄发的人,终能够等到大放异彩,惊艳四方的那一天。

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的人必然拥有一颗坚定的心,不为万物繁华,功名利禄所动摇,始终坚守自己的初心,就像莲花那样,出淤泥而不染。

看得透人,想得开事的人,他的心态必然是平和的,能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活得既通透,又明白。

低得下头,沉得住气;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看得透人,想得开事,若是我们能够遵循书中的指引,渐渐地达到这人生三境,那么在漫漫的人生长河中,我们必定能够一路披荆斩棘,所向披靡。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人生三境》读后感: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取决于这三种修行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