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
原著 | 陈彦
解读 | 沉坚述
林语堂曾说:“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我们在生活中当然不必为了所谓的主角位置而争抢,只要我们有坚持不沉沦,无论处在什么位置上也可以是自己生活的主角。
在《主角》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女演员忆秦娥从放羊娃到烧火丫头再到配角直至主角奋斗过程的沉浮史。
而本书的作者陈彦是一级编剧,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曾经创作《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等戏剧作品数十部,并多次获“曹禺戏剧文学奖”“文华编剧奖”,《主角》这本书也获得了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少小离家,初识秦腔
易招弟跟着在县剧团打鼓的舅舅胡三元进县城时,她才十一岁。在进县城之前,易招弟她舅嫌她的名太土,给她改名易青娥。
到了县城剧团,想要像她舅那样正式成为演员,还需要经过考试。
离考试的时间只有一个礼拜的时间,可易青娥一点表演基础都没有,于是胡三元请了剧团里的名演员胡彩香帮忙调教易青娥。
胡彩香也算团里的台柱子,在她的指导下,易青娥的进步很快,再加上她天生一副好嗓子,考试那天一切顺利。
尽管考进了剧团,可没人把易青娥这个农村娃放在眼里。但对易青娥来说,进入县剧团,就已经足够了,哪怕演一辈子的配角她也不在乎。
训练班开班后,易青娥就跟其他八十名学员暂时搬到了县中学去。
胡三元对她说:“唱戏是苦差事,吃不了人下苦,就成不了人上人。”
易青娥不怕苦,但没想过这么苦。
他们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只有十五分钟的洗脸时间,然后排队到河边开始喊嗓子。
易青娥是女学员中年级最小的,所以早上起床总是跟不上节奏,有好几次没来得及上厕所,还不敢说,实在憋不住就尿了裤子,夏天还好说,可冬天,简直是活受罪。
训练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如果不是胡三元闯祸,可能易青娥的人生也就这么平淡无奇了吧。
胡三元虽然鼓艺很高,但生性耿直,不会隐忍,因此得罪了很多人,包括剧团的一把手黄主任。
没过多久胡三元在惹下一个大麻烦后就被警察带走了。
因为这事,易青娥学习明显退步。就连过去总拿前三名的腿功,腰功等都落在了十名以后。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易青娥刚要从舅舅蹲班房这事中缓过劲儿来,黄主任就开会动员反对走后门,而易青娥作为胡三元的外甥女就成了被清理的对象。
经过胡彩香努力,剧团虽然同意易青娥留在剧团,但是要把她调到后厨烧菜做饭。
知道这个消息的那一刻,易青娥有些绝望。
刚到厨房的时候,易青娥还不适应。经过一段低迷时期后,易青娥重拾练习,她一有时间就在厨房的灶门口劈叉、下腰,甚至练表情。
有一天,易青娥在灶门口练习她最喜欢做的“朝天蹬”时,看大门的苟存忠恰巧来换火种生炉子,看见她能把腿踢得这么老高,老苟竟然激动的叫了起来。
苟存忠在老戏红火的时候,是个名角儿,他既能唱小旦、小花旦,也能演武旦、刀马旦。接着苟存忠非要收易青娥当徒弟。
易青娥原本以为苟存忠收她做徒弟,不过是为了到灶房换火种方便一些。可没想到,老汉对此认真的不行,他每天都要到灶门口检查易青娥的练功情况。
易青娥总是在生好火之后,就先压腿,然后,狠劲踢腿,踢完了又要练习拿大顶。
原本她拿大顶的练习是十到十五分钟,自从苟存忠给她当老师后,就要求她必须拿半个小时以上,同时苟存忠还开始给易青娥排戏。
在排戏过程中,苟存忠告诉易青娥,一个演员的表演全靠双眼,眼神中要有光,眼神亮了,脸盘子就亮,所谓的“角儿”上台,不动都是戏,就是指的一双“眼睛”放了光芒。只有当眼神、棍儿和身体融为一体了,戏才有劲道。
为了练出一双有光芒的眼睛,易青娥在苟老师的指点下,躲在灶门口偷偷练了一年多。
易青娥还特意去街上的小卖部里买了火纸,然后在黑暗中点着,把光点移到哪里,眼睛就看向哪里。
刚开始练习时,易青娥老流眼泪,甚至还害了红眼病,时间一长她也就习惯了,镜子里的眼睛也越来越活泛有神。
眼睛练成了,苟存忠教的那折戏,易青娥也学得差不多了,于是苟存忠请剧团的朱继儒副主任来看。
朱继儒看过之后赞不绝口,他做梦都没想到,这年头还能看上一出这么好的秦腔老戏。
戏虽好,但是想要登台公开演出还要过黄主任这一关。然而黄主任在知道这件事情后,竟然开会说易青娥是炊事员,不能去排练场瞎搅和。
黄主任的话就像一盆冷水,将易青娥和苟存忠希望的小火苗浇灭了。
锥处囊中,脱颖而出
尽管易青娥没有受到剧团的重视,可副团长朱继儒却说,“易青娥现在就是装在囊中的锥子,那尖早晚都会露出来的,不要着急。”
朱继儒的话果真没错,很快,剧团下乡,易青娥跟着炊事班一起去了。
下乡的第二天清晨,易青娥起的早,她便拿出花棍,到舞台前的平场子里耍起了棍花。结果不一会儿,就聚拢了好多人,易青娥一做动作,旁边就有人鼓掌,喊好。
这么一个烧火的娃就能耍这样“枪挑不入”的棍花,当地管事的人看了就觉得了不起,当下就要剧团安排易青娥耍棍的戏。
易青娥的努力没有白费,演出相当成功,易青娥也好好露了一回脸。
演出圆满成功,大家都觉得这下易青娥一定会重现回到剧团当回演员,但是黄主任不发话,易青娥只能还得在灶房烧火。
易青娥对此没有任何怨言,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除了烧火就是排戏。
易青娥这边的排练也越来紧张,为了排戏她不知道吃了多少苦。
因为是武旦,动作少不了摔打,易青娥的腿脚有时候肿的厉害,可她还是咬牙忍着练习。有一次她把练功的裤腿拉起来给其他同学看,易青娥腿上的瘀斑真是惨不忍睹。
其实易青娥身上的上远远不止这些,有时候身上会被道具枪戳伤,然后化了脓,她晚上回到房间,关上门,脱了练功服,用棉花一点一点沾着血水脓包。她偷偷买了碘酒和紫药水,把自己浑身都涂抹成了紫色。
但是易青娥没有停歇过一天,也没有把伤痛告诉过任何人。
俗话说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易青娥在无欲无求的排戏过程中迎来了一个好消息,黄主任要调走了。
这对整个剧团来说都是好事,易青娥也能够回到剧团,光明正大的演戏了,并且演出大获全胜,剧团趁热打铁开始排了好几折大戏。
其中有一折戏需要主演会吹火,其实吹火的技艺已经没有几个人会了,但苟存忠会。
苟存忠把吹火的技艺教给了易青娥。吹火也是一件危险的事,易青娥的第一次吹火就把自己的眉毛全烧了。
尽管又苦又危险,易青娥还是坚持学了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易青娥在一次演出后一夜成名。
易青娥成名后不久,就被省城剧团挖走了。
易青娥去省城的那年19岁,那天她把名字改成了忆秦娥,算是跟过去告别,也是迎接新的未来。
刚到省剧团的那段日子,忆秦娥也遭受过排挤和种种艰难,但她还是凭借着自己的一股子拼劲儿成为了主角,而这主角,她一演就演了40年。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这本书的精华内容。
正如作者陈彦在后记中写道:要当主角,你就必须学会隐忍、受难、牺牲、奉献。
同样,如果你想要成为自己生活的主角,也要做好吃苦、奉献的准备,只有拥有了坚韧的精神,你才能拥有想要的圆满。
一个人就算天赋秉异不去努力,到头也是荒废一生。一个天赋一般的人,如果足够坚毅、足够努力,他的成就也会非同小可。当然了拼搏之后不一定有结果,但至少可以勤能补拙。
当然奋斗的路上少不了异样的目光,要知道大地广博,有容纳山川的胸怀;大海浩瀚,有放任江河的广阔;我们人也要一样,拥有宽广的胸怀和努力向前的力量。
愿我们都能黎明即起,心平气和,泰然自若;任人去人来,好好过属于自己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