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书是《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教育故事,也是一份现今仍然被使用的、讼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献,更是一部全球销量过亿的畅销书。本书详细地讲述了老威特的教子过程,记载了小卡尔的成长历程,以及老威特的教子心得和全能教育法。
在深读书房中,将从幼儿时期的教育至关重要、游戏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恰当的夸奖是孩子的信心之源、批评也要有正确的方法和从小培养正确的金钱观这五个部分,为大家来呈现书中精华。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意思是,艰苦的生活环境能够锻炼一个人的坚强意志,激励他不断地进取;而安逸的生活则很容易腐蚀一个人,使他沉溺其中走向颓废。
而智慧的父母,懂得让孩子吃苦,因为那是真正的成长。
没有人可以为孩子一辈子挡风遮雨
在《少有人走的路》开篇有一句话:人生苦难重重。
人生是一连串的难题,是重重苦难,对每个人来说,皆是如此。
一位合格的父母,应该尽可能地让孩子意识到这一点,并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人生。
但一些父母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不自觉地骄纵和溺爱孩子。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包揽孩子生活、学习中的大事小事,一遇到问题就在第一时间冲到孩子的前面。
曾经有这样一份数据: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教育花费最高的国家,并且超过三分之一的家长选择全职照顾孩子。
可即便是这样,他们依然担心自己做的不够。
有了孩子之后,父母都希望把世间最美好的一切都给孩子,殊不知,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让孩子吃点苦。
做一位为孩子挡风遮雨的父母很容易,但做一个“看着孩子受苦”的父母却很不容易。
有时,我们觉得他们残忍,但却忘了一点:没有人能够为孩子挡一辈子的风雨,而也正是风雨才能练就一双坚强的翅膀,在孩子离家之后,能够自由翱翔。
因为没有一种能力是能够在完全的愉悦和欢乐中产生的,面对风雨的能力都在痛苦和失败中培养起来的。
现在不吃苦,将来准辛苦。
酸甜苦辣是人生常态
白岩松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要教孩子如何赢,要教会他们如何输。”
如今物质丰盛,对大多数的孩子来说,吃苦,不再意味着是身体上的劳累和营养上的缺乏,而是在成长过程中,面对失败、挫折时的苦。
在一档亲子综艺中,邹市明带着儿子轩轩参加一个小比赛——吃西瓜。轩轩是一个有很强好胜心的孩子,在落后于其他孩子后,便边吃边哭,说着:“我不想输,谁来帮帮我呀?”
比赛结束后,邹市明没有责怪孩子输了比赛,而是说:“你不能只想着赢,也要学着输,输了并不丢人”。
短短一句话,就教会了孩子:没有人会是常胜将军,有输有赢才是人生常态。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在奔跑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跌倒,一次的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拥有重新站起来的勇气。
只有不怕输,才有机会赢;只有能吃苦,才能懂得甜。
父母要让孩子学会
如何从容面对人生之苦
我们与孩子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告别。我们无法为孩子挡一辈子的风雨,能做的,就是抛却无用的烦恼,引导他们学会从容面对人生中的失败。
不久前,泰国有一部短片《豆芽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短片中,一个女孩和她的母亲相依为命。一次,女孩在菜市场看到有一个摊位上的豆芽非常受欢迎,于是便和妈妈商量种豆芽。
妈妈并没有否决她的提议,决定一起来尝试种豆芽。因为没有种豆芽的经验,女孩和她的母亲经历来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看着垂头丧气的女孩,母亲并没有选择让孩子放弃,而是鼓励孩子在一次次的失败中获取经验。
她们就像游戏通关一样,不停地尝试,最终豆芽儿在合适地环境下健康生长。
在影片的最后,女孩从社会的底层走了出来,就像曾经种豆芽一样,即使是一次次的挫折、一回回的失败,她依然坚定地向前迈步。
现在的她已经在瑞士攻读博士学位,获得了一个重要项目的奖学金,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一个敢于面对失败、愿意吃苦的人是非常重要的。
正如法国学者波达斯所说:“人的观念、标准,深受家长的影响,并根植于脑海”。
真正有能力的父母,懂得放手,懂得培养一个能够对自己人生负责的孩子。
我们现在所做的每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都应该在塑造孩子独自面对风雨、驾驭跌宕人生的品格,这才是我们所能给孩子的更负责任的爱。
慈怀兹心
因书明理,以慈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