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答案》
原著 | 武志红
解读 | 平白书
“每个人都是宇宙的中心!”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被誉为“俄罗斯良心”的大文豪索尔仁尼琴如是说。
但实际生活中,人们更容易受到各种状况的影响,而无法活出真实的自己,更不知自己的未来将去向何方。
而在《你就是答案》这本书中,作者武志红以心理咨询师及作家的双重身份,对“如何活出自己的感觉”进行层层分析,引导人们认识生命的复杂多样,并从心理剖析中反观自己的生命状态。
下面,我们一起进入这本书,开始一场自我寻找的旅程吧。
尊重自己的感觉,获得选择的自由
日本导演宫崎骏坦言,自己绘制作品从不考虑观众的感受,而是从自己的内心寻找灵感——灵感均来自他对真实生活的感受。《千与千寻》是他凭感觉画了一百多万幅画后,才有了整个故事的结构框架。
——当一个事物的本质与你的本质建立连接时,这个事物的本质自然会出来。换言之,当你想在某一领域有所成就,最重要的是,投入到这一领域并与这一领域建立深入的联系,拥有丰富的感觉。
宫崎骏相信自己的感觉,创作了美好又富含深意的动画作品,武志红老师相信自己的感觉,写出了一本本“解读心理学”的书籍,帮助人们了解自己。
我们需要与自己的身体建立连接,倾听心灵深处的声音,去了解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是什么。
然后接纳自己的当下,跟随心的感受,去过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人生。
假如你是一棵树,生活是一片土地。那么你的每一丝细微的感受都将是一条或粗或细的根,感受越是充沛,根系就越深入土地,就算强劲的风暴也无法撼动你。
感受是你与这个世界的连接,它是真实可靠的,也是使一个人内心丰盛的源泉,它不但能帮助人们选择正确的道路,还能帮助人们解决现实的问题。
每个人都需要尊重自己的感觉和感受,主宰自己的生活,拥有宽广的精神空间。
理性面对挫折,拥有持续成长的人生
武志红老师讲了一棵苹果树的寓言故事:一棵苹果树每年都会结果,第一年结了10个,9个被拿走,自己获得1个,苹果树愤愤不平,于是自断经脉,拒绝成长。此后每一年接的果实都在减少,苹果树认为别人占的“便宜”少了,而洋洋得意,实则自己的成长也停止了。
其实,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成长。等苹果树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那些阻碍它成长的力量都会微弱到可以忽略不计。但自断经脉的苹果树,终究为了报复,失去了持续生长的动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你太过于在意一时的挫折,便会忘记成长。
其实,从整体的角度看人生,每一次挫折都具有非凡的价值,它拓宽了我们的生命。正因为我们的生命充满了挫折,相应的,容忍挫折乃至化解挫折的能力就成了至关重要的能力。
那我们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挫折商呢?
一是任何时候,都要问自己,“我可以做什么”。
很多事看上去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其实不过是自己意念实施了“障眼法”。办法总比问题多,冷静分析,总能找到解决或缓解问题的方法。
二是向内归因,问题发生时,问问自己该担负什么样的责任,而自己又该如何改变。
不向外归因,而是向内归因,直面自己的问题,找到改变现状的方法。
三是不把问题扩大。
既然失败发生了,就接纳这件事已经发生,且只是一次普通的失败,不意味着其他方面有问题。不扩大失败的“影响面”,客观看待,会让自己减少面对失败的恐惧和迟疑。
四是如果你真的确定一件事可以做,它是有道理的,那么努力将其进行到底。
做一件自己认为对的事,面对挫折是正常的,在克服挫折的时候,也会磨炼自己的意志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且只有积累足够多的坚持,才能看到某个目标成真。
理性面对挫折的人,拥有掌控力,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他们也将收获人生旅途丰厚的馈赠。
不成为别人情绪的垃圾桶,
确信人生自己创造
很多时候,我们会不自觉的有一个意识——别人如何对待我,反映了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挣脱不了,无法舒展真实的情感,便会自我攻击,身心落下很多问题。
其实,人际关系互动的两个必然部分是投射与认同——别人将他们的内心感受投射给你,而你认同了,于是你有了相同的感受。这份感受可以是自卑、焦虑、痛苦等等。这个道理很简单,但很少有人真正懂得,并深受其扰。
我们该如何破解别人内心投射的“阴影”,主动掌控自己的人生呢?
首先,理解对方语言背后的意义和情绪。
你可以花时间,在事后分析你们互动的状态,试着将对方的话和你的话分成事实层面和情绪层面。
对于事实层面,我们要尊重,实事求是地对待。但对于情绪层面,我们要有所取舍。正面的情绪可以考虑接受,而负面的情绪则需要毫不客气地还回去。
其次,“教”别人如何对待你。
没人愿意做没用的事,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是逐渐磨合的结果。如果你对别人的坏情绪一直处于忍让、不反抗,那形同告诉对方“你可以瞧不起我”。
最后,创造自我实现的预言。
自卑会使我们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并影响自己的情绪,以至于坠入无数个自我贬低的循环,好像自己的“痛苦”是别人的错。但只要找到自卑的根源,就能走向自我接纳。
当你拥有足够的自信,便会对自己的人生有所预期。你越努力,这个预期会扎根在你的心中,并会为了预期而制造“真相”,从而将人生引向追求幸福与美好的道路上。
化解自卑,相信自己值得被爱
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说: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受。这是至理名言,但很多人要花半生或一生的时间来领悟。之所以领悟不到,是因为他们被幻觉迷惑了。
徐志摩曾追求过林徽因,但被林徽因拒绝了。才子佳人相恋自古是人们艳羡的美事,直到林徽因的一段话,大家才恍然大悟: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可我其实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样一个人。
把林徽因想象成“爱、自由与美”的化身的徐志摩,终究无法走进林徽因的心里。
人与人之间的爱情最重要的是你看到我真实的存在,我看到你真实的存在,我与你有深深的理解,我们对彼此也有深深的接受。
每个人都有三层心理结构:最外面一层是保护层、中间是伤痛、最里面一层是真我。
当你的真我与我的真我相遇时,深深的理解与接收就自然而然的发生了。也只有到达知我一层才会有真实的亲密感。
爱会让人迷失——把注意力全都放在对方身上,失去自己的立场。
爱会让人自卑——情感到达真我层,会变得惶恐不安。
亲密关系,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难题,不管一个人看上去多么如鱼得水,看上去怎么优秀,自卑与惶恐实质上都无两样。因为彻底化解自卑,只有一个做法——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
人终极一生是在自我求索,自我遇见的过程中。你能意识到的东西,你可以操控它,所以不是命运;你不能意识到的,你无法操控,就变成了命运。
了解自己,包括已知的性格,和未知的自我,只有这样才能站定在人生风雨之中,拥有自己期待的亲密关系。
每个人要遵从自己的意愿,并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构建一个世界。更要懂得坚持,也要学会放弃。放弃是选择一种形式。能够放弃的都不重要,为自己的人生做减法,也是扫除障碍,在生命河流急流勇退的“绝技”。
幸福不可直接追求而得,幸福是投入的附属品。更确切的说,幸福是一场持续等待的过程。
同时你要学会找到自己生命的感觉,持续努力孜孜不倦,也便有了获得幸福感的可能。当我们专注于自己的内在,拥有真实的感受,那么每时每刻都将变得有意义且值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