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读库出品的一本小册子,只有5万字,不是爱因斯坦的全传,而是“专业科普”作家卢昌海先生关于“爱因斯坦同学”的科学史随笔。
本书描写的爱因斯坦仅仅是可以称为“同学”的爱因斯坦,时间上自出生写到爱因斯坦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毕业,素材上只截取了童年、少作、初恋及其与韦伯教授的关系这四个主题,并由此分为四章。
卢昌海在《自序》中直言:“坊间爱因斯坦传记虽多,却大都将主要篇幅放在流传最广的故事上,从而大同小异。普通读者哪怕读很多部那样的传记,所知道的也往往只是些家喻户晓甚至人云亦云的东西。”
本书的写作则反其道而行,着意选取寄托卢昌海先生私人关注的个别方面深入挖掘,再把沉积在历史角落的新鲜素材以轻松随意的笔墨呈现在读者面前,全书详略分明,力求回避已被写滥的素材及用滥的套路,着重在思想、智力层面呈现新鲜、真实的爱因斯坦。
书摘
爱因斯坦的童年“琐事”里,最重要的一件——或第一件真正重要的——大概要算他初次见到罗盘(也称“指南针”或“指北针”)。这件事因经验世界与思维世界发生冲突而使他感到“惊奇”。在晚年自述里,爱因斯坦写道:“在我还是个四五岁的小孩,父亲给我看一个罗盘的时候,就经历过这种惊奇。那指针以如此确定的方式行动,完全不同于那种在无意识的概念世界里能找到位置的现象(由直接“接触”产生的效应)。我直到现在仍能记得——起码自信还能记得,这一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象。在事物的背后一定有某种深深隐藏着的东西。”
爱因斯坦晚年的另一位助手、英国物理学家巴涅希·霍夫曼在《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创造者与叛逆者》一书中曾经提到,爱因斯坦特别喜欢讲述这个罗盘的故事。爱因斯坦当时正在生病,却“因祸得福”地被罗盘勾起“惊奇”,并因之而早早意识到了“事物的背后一定有某种深深隐藏着的东西”。
爱因斯坦所强调的这种“惊奇”,正是他对西利格所表示的,自己只是“满怀好奇”的那份“好奇”之由来。爱因斯坦的一生,尤其是思想的演化,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也就是不断找寻“惊奇”背后那种“深深隐藏着的东西”。
“
“亚伯拉罕·派斯著有一本《上帝是微妙的》,堪称爱因斯坦最佳传记。上帝是否微妙其实没人知道,但爱因斯坦这样的天才确实是微妙的,既不是影视剧里那种样板化的怪人,也绝非粉丝眼里那种偶像化的完人。本书,以及这个系列未来的书,将试图通过细节来展示天才的微妙。”
——卢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