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读后感:越专注,越幸福

你是否有过这样一种体验?

熬夜读完一本好书后,不但不困,反而觉得心满意足、怡然自得。

绞尽脑汁写完一篇文章,最初的头晕脑胀、腰酸背疼,顿时被满满的成就感一冲而散。

参加长跑,挥汗淋漓,心情却随着迈出的步子,越变越轻快……

其实,这就是“心流”:人们全身心投入到某件事的一种心理状态。

《心流》这本书中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

人最幸福的时候,并非是安逸无所事事的时候,而是手头有事,有所专注,有所投入的时刻。

当你专注投入在某件事上,时间仿佛消失了,而幸福也会不知不觉中,汇成一条浩浩汤汤又井然有序的洪流,慢慢流进我们心里。

《庄子》里有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

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

他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它竟然同《桑林》、《经首》两首乐曲伴奏的舞蹈节奏合拍。

梁惠王感叹道:“好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

这是因为厨师在解牛的过程中,做到了每个眼神、每个动作都融入其中,达到了“人神合一”的状态。

所以,他才会在给出自己的成果之后,有“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得意洋洋。

我们所说的幸福感,往往就是这种自豪感和成就感,因为做好了某件事,对自己有了更多的肯定,对生活有了更多的信心,人也自然会因此变得更加幸福快乐。

但现实中生活里,并非所有人都能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中找到自豪感和幸福感。

很多人以为,把手中的工作做完了,自己就解脱了,其实很多时候,这种解脱带来的是另一种空虚落寞。

以色列有位壁球运动员,为了能有朝一日能捧获国家壁球冠军,他从小日复一日进行艰苦卓绝的训练,为了保持体重,他每天严格控制饮食,自己最爱的汉堡,更是碰到不敢碰,他一度十分厌倦这样的生活。

他曾许下一个诺言:等到自己得了冠军,一定要一口气吃五个汉堡!

终于,十八岁那年,他夺得了冠军。他真的奖励自己,立马跑到汉堡店买了五个汉堡。

可是吃着吃着,却觉得这一切索然无味。到了晚上,回到家,望着自己梦寐以求的金牌,却越看越觉得特别空虚、无聊,开始怀念起以前努力训练的日子了……

这是因为他失去了专注的东西,精力没办法投入到一件事情中,幸福感自然大打折扣。

真正的快乐和幸福,从来都不是来源于某件事的完成和结束,而是全情投入的过程。

因为这样的过程会带来一种新发现、一种创造感、带领我们进入一种新的境地,我们会发现自己比原来更强了,事情正往更好的方向走……这样的感觉就是幸福。

曾经看到过一个芭蕾舞者表演,每一个动作都难到了极致,场下的观众既着迷于她的表演,同时又为她捏一把汗。

表演结束后有人问她,高难度的演出是不是觉得特别累。她却说,她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舞蹈中,全身血液都畅流无阻,觉得十分轻松自在。

这就是专注的魅力,人与行动完全合一,让沉醉其中者无限地朝人类最优体验靠近。

专注不仅仅带给人幸福的体验,有时甚至让人重拾生活的希望。

心理学家齐克森米哈里在《心流》一书中提到这样一个案例:

在荷兰一家医院里,有一名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女性患者,住院已超过10年,思路不清、病况严重,一直以来都情绪淡漠。

医生在对她的跟踪记录里发现,她曾出现过两次情绪高亢的时刻,正巧都是在修剪指甲时。

于是医生找来专业人员教她修剪指甲的相关技巧,她也十分热衷于学习。

没过多久,她就开始替病友修整指甲。此后,她的性格发生了180度转变,没多久就出院了。

后来,她在家门口开了一家店,挂起招牌,不到一年就能自力更生了。

当把注意力投入在一件喜爱的事情上,这是有疗愈功效的。它能让原本趋于混乱的精神能量变得有秩序,让人重拾生活的热情和意义。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正念疗法”,说的就是专注的治愈力。

用正念来排解负面情绪,其原理就是通过有意图的、不带评判的、对当下的关注或觉察来达到目的。

人生在世,难免碰到许多沮丧忧郁的时刻。

这时,你要努力去寻找自己愿意全身心投入的事物,提升自己的专注力。

它可以是阅读,可以是跑步,也可以是学着做不会做的菜……

当我们感到完全陶醉于正在做的事情当中时,内心会感到纯净与宁静,感觉自己超越了日常现实,超越了时间与自身,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也会逐渐忘记曾经难以摆脱的痛苦和不堪。

愿所有人都能找到心头所爱,有所专注,有所付出,和苦难和解,和幸福相拥。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心流》读后感:越专注,越幸福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