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四十岁的时候,一般有两种心态。
一种是轻轻呼一口气,觉得人生已然稳定,就这样慢慢按部就班地生活吧;还有一种是回望前几十年的青春岁月,还有没有实现的梦想,还有想做还没有去做的事情,心有不甘,寻机改变。
在这样一个人生的转折点,选择什么样的心态,决定了四十岁之后的几十年,我们该如何生活。
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本来打算五十岁退休,然后进大学念书的。可是后来看到年迈的双亲因为需要人照顾而常常心怀愧疚,他的想法一下子改变了。
他不要自己年老时成为负担,他也不要仅仅只为自己而活,他要他七十岁时,仍活跃在第一线,为社会为他人持续付出。
于是,他写下了《给40岁的崭新开始》,将自己的人生重新定义,将四十岁作为人生的第二诞生日,以自己亲身经历和体会,讲述了在精力和体力都走下坡路的四十岁,如何让自己的人生重新焕发新的光彩,未来如何过得更有意义。
认真想清楚未来的路
不要放弃学习
想要怎么度过四十岁以后的生活,先要停下脚步认真想清楚。因为如果错过四十岁这个思考的时机,之后就很难有机会这么做。
毫不休息持续往前冲,随着年龄增长,终有喘不过气而倒下的一天;而止步不前的人,越拖只会越难东山再起。
挣脱年龄的束缚,就要持续地学习新的事物,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探索世界的能力,首先要舍弃那些会阻碍我们下决心的想法。
从最简单的说话开始,那些麻醉自我、阻碍自我成长的话最好都封印起来。
第一句:“这事我做不了。”
第二句:“我不知道。”
第三句:“人生就是这么回事啊。我现在这样很满足了”。
这三句话等于把自己限定在了固定的框架内,斩断了学习的机会。
被誉为中国最帅大爷的王德顺,44岁才开始学英语,50岁开始健身,70岁练腹肌,79岁光膀子登“T台”一夜爆红,成了秒杀小鲜肉的最帅大爷。
所以,刚刚40岁的你,没有理由说“做不了”,也没有借口让自己的人生“从此就这样吧”。
虽然有时候说出这些话没有直接显示出“年龄”,但是背后的逻辑却与年纪相关。
不纠结于年龄,不执着于过往的经验,随时准备好接受新事物,才能获得更多的成长,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人生态度。
有句谚语说,“十年前不曾种下那棵树,那么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就是现在。”
有人四十岁还要重新参加高考圆梦;有人四十岁决定“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有人四十岁时又捡起画笔重新开始学画画…….
四十岁以后的人生还很长,当你放弃了学习,你就放弃了你的后半生。
制作历史年表
忘记四十岁之前的自己
在四十岁停下来思考时,第一件该做的事就是客观的认识自己。
我们都觉得自己很了解自己,事实上,许多的自我认知都在不知不觉间变得模糊不清。要让模糊的印象变回鲜明,最好的方法就是制作个人年表。
准备纸笔,把二十岁到四十岁之间的二十年,每一年发生的事件填入相应的位置,比如找工作、换工作,遇到重要的人,结婚,搬家,生子等,想到什么就立刻写下。
即使是平凡无奇的日子,也应从中找出值得记录的点点滴滴,哪怕只是心情的改变。
比如:“我把环境打扫的干干净净。”“搬家很辛苦,但我还是努力处理完了。”或者“购入名牌包”都可以算进小成就里。
也有可能出现连续数年的空白或怎么都想不起来,也许是让人羞愧的记忆,也许是让人悔之不迭的错误,连在脑子里想一想都觉得尴尬,真的写下来怕是更加触目惊心。
于是干脆通通锁进记忆的抽屉,选择不去面对。
逃避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如果不能坦诚地面对自己的过去,那我们也不会带着重生的自己出发。
有位名人年轻时一帆风顺,中年遭遇事业变故,朋友背叛,婚姻不顺。
后来走出低谷时他说:
以前在遇到问题时我的第一反应是逃避,以至于问题越来越多,想滚雪球一样蒙蔽了原本很小很小的事情。
后来开始一件件梳理,又抽丝剥茧似的去解决。
过去有什么并不可怕,关键我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所以,诚实地制作个人年报,不要对过去的自己撒谎。
这些真实的个人历史,即使有起有落,也是自己独有的人生经历,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自己在每一个阶段的变化。能带给自己极大的安全感,因为你不再质疑自己这二十年来我都做了些什么。
如果大家都能停下来看看自己一路走来的轨迹,会为自己曾经得到那么多人的帮助而感恩,也会为自己做错某件事情而羞愧,还会为取得某项成就而喜悦,等于回顾一遍自身的过往。
在四十岁时诚实检视自己的年表之后,让当下一切归零。放下不必要的行李、忘掉过去,包括过去的自己、过去的荣耀,这也是进入下一个阶段的重要步骤。
只有忘记,才有更多的空间容纳新的开始。
断舍离,减轻行囊再上路
历史年表是让我们回溯往事,整理脑海中不必要的思绪和那些纠缠的情绪。而对我们身边的物品,同样也需要一次大清理。
整理身边所拥有的东西,除了房子,存款这些物理性物品,还包括家人、朋友等人际关系,以及梦想、责任、能力等。无论是好的东西,不好的东西全部写下来,制作你的所有物清单。
这与制作历史年表一样,是为了让你诚实面对自己的心。正因为过去迟迟无法面对,正好四十岁是盘点的好时机。
制作所有物清单第一阶段的重点在于清楚明确地列出每一项所有物;第二阶段的重点则是在于察觉“原来身边有这么多的东西”。
我们大多数人在不知不觉间身边积累了太多的东西,当你制作所有物清单时,每个人可能都会对自己拥有东西的数量之庞大感到惊讶的。
美国极简主义先锋乔舒亚,当他发现越来越多的物品并不能给他带来幸福感时,他开始丢掉了家中90%的东西,最终生活中剩下不可或缺的288件物品。这样的极简生活,反而带给他充实和快乐。
所以,在四十岁重新出发的阶段,最好能一身轻装上路。将身边的物品逐一分类为要的东西、不要的东西。如果有可立即扔掉的东西,就毫不迟疑当场处理掉。
对要的东西,也不要像四十岁以前那样,再把钱花在无谓的购物上了。要尽量减少身边的物品,找出自己真正爱用的。
比方说买衬衫,穿用久了还是会有污损。如果要买新的,又得到处去找中意的。所以作者在购买这类物品时有一个窍门,如果遇到中意的衣服款式会一口气买两件备用。当你精挑细选之后,不必要的物品自然会慢慢减少。
盘点身边所有物品的最大目的,并非是抛弃,而是认清什么是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事物。不停追求手上没有的事物,身边的物品不断增加,这样的外求做到四十岁就够了。四十岁之后,求的是用心珍惜手上已有的事物,并减少外求。
人生的上半场是关于加载,而人生的下半场则是关于卸载。
当我们到了一定程度、一定年纪后,我们要学会选择减负。不会舍弃的人没有办法聚焦,正因为有了舍,才会有得。
乔布斯的房间只有一张爱因斯坦的照片,一个台灯,一把椅子一张床。
因为充实的人生,本就不需要太多外在的东西加持。
对我们自己来说,放弃那些无意义的东西,把精力集中在有用的事情上,那些让我们发自内心喜欢的,让我们感动的好东西,比如可以增加我们自信的服装和仪容;比如我们持续的奋斗的本钱即健康的身体;甚至仅仅是健康的牙齿,都应该是我们应该追求和珍惜的。
断的是我们对过往、对囤积、对无用的舍弃,获得的却是清除干净的心和轻松的头脑,才有力量重新开始我们的后半生。
当我们重新定义四十岁,它就不仅仅是一个年龄的数字,它是人生的分水岭,它将我们的人生重新分割。
我们确定了重新启程,愿意舍弃一些负担,重新开始学习,学习如何不再荒废时日,学习如何将未来的三十年甚至更长过得更加随心所欲和有价值。
四十岁之前,日子很长,但已经过去,留恋过去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充实感;四十岁之后的日子,依然很长,不辜负每一天,才能不枉自己把四十岁做为崭新开始的决心和勇气。
从现在开始,梦想才正要实现。就像毛毛虫蜕变成蝴蝶,四十岁后的我们,经过不断的努力,才有可能抵达蝴蝶的世界,看到更为宽广的人生。
加油吧,四十岁的少年。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慈怀读书会深度阅读的全部内容。
明天我们将分享第二部分内容,四十岁,从付出开始。欢迎大家关注微信公众号慈怀读书会,了解后续内容,明天的同一时间,我们不见不散。
*注:配图来自网络
*文:初小轨,慈怀原创工作室作者,山东水瓶女一枚,小说、随笔作者,新书《你可以哭,但不能怂》、《我不想阅人无数,只想爱一个人不输》热卖中。
「今日话题」
你觉得四十岁的人生,应该怎么过才精彩?把你的看法分享到评论区吧,我们一起讨论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