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日本的武士道或者武士道精神,中国人往往就会在脑海中浮现出“一个脑袋上扎一个必胜的白布条,长相猥琐或是凶恶,傻里傻气的日本鬼子,高喊天皇万岁,之后剖腹自杀”的场景。其实,虽然明治维新之后武士道精神被日本统治者利用成了维护统治者统治和发动侵略战争的思想工具,特别是侵华战争中的很多日本军人深受武士道精神影响,但大多数人可能并不真正了解什么是武士道。
这本日本思想家、教育学家新渡户稻造于1899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养病时写作的介绍日本传统武士道的小册子,虽简短但内容通俗易懂,加之作者写作之初就是为了向外国人介绍日本的传统武士道,书中引用了大量西方的历史和文学典故进行比较,所以就更便于阅读和理解。
武士道兴起于藤原氏专权政治背景下的日本,武士道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孔孟之道和神道教、佛教。它是日本武士阶级必须严格遵守的原则。
武士道,或者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封建社会中武士阶层的道德规范以及哲学。武士道是基于一些美德如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克己的精神信仰。只有通过履行这些美德,一个武士才能够保持其荣誉,丧失了荣誉的武士不得不进行切腹自杀。
新渡户稻造在书中认为,对武士来说,最重要的是背负责任和完成责任,死亡不过是尽责任的一种手段而已,倒在其次。如果没有完成责任所规定的事务,简直比死还可怕。认为切腹是武士唯一谢罪的方法的观点是错误的。
在武士道精神中,“切腹”即通俗所说的以取出内脏的方式自毁。当然,由于自己除去内脏过于可怕,所以切腹的方式最后做了修改,变成由切腹者自己划上一刀。第一刀切开腹部之后,由朋友或可信赖的家臣立即补上慈悲的一刀,砍下切腹者的头。这种来担当补刀的行为的人称之为介错。
当然,切腹并不单纯是自杀的方法,它在日本是一种习俗,既带法律意义又有礼法意义。它是武士们赎罪、悔过、免于耻辱、解救友人或效忠的一个方法。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就是将切腹鼓吹为“效忠天皇”的荒唐侵略言论的。
虽然鼓吹切腹,但在武士道精神中,仓促赴死或贸然求死同样是懦弱的。新渡户稻造在书中写一位典型的武士,他屡战屡败,被从平原追到山野,由丛林赶到山洞,最后饥肠辘辘,孑然一身,藏在幽暗的树洞里,刀已用得驽钝,弓断了,箭也光了,这种情形之下最高尚的罗马人不是在腓利比自刎了吗?但是,他认为死是懦弱的,他以近乎基督教殉教者的坚忍,即兴吟诗鼓舞自己:
来吧!尽管来吧,
可怕的悲伤和痛苦!
堆积在我重荷的脊背;
每一次考验我不会退怯,
心中永保所有的力量!
这才是武士道的教导——以忍耐和正确的良知承受并面对一切灾难和逆境。
当然,不论是切腹,还是武士道整天标榜基于那八个字的美德,其实际上所干种种龌龊之事,放到现今来看仍然让人不齿!例如为了一己之私,弑君的松勇弹正;连亲爹都杀的斋藤道三;杀死兄长的今川义元;灭了老东家的德川家康等等不一而论,这些自诩正统武士的人们,其实在现实中的所作所为,根据无所谓美德。
进入近代社会,在武士道精神的毒害之下,日本军国主义分子造出来一个又一个所谓的“军神”,这些人造“军神”之中,以“肉弹三武士”最为出名,影响也最为广泛。
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时期,日军24混成旅团为了尽快占领中国军队所固守的阵地,便派遣北川丞、作江伊之助、江下武二三人扛着炸弹,去炸毁中国军队阵地前的铁丝网。
这三人义无反顾,不惧生死,扛着大炸弹就过去了,最后三人与中国军队阵地前的铁丝网同归于尽了。当时日本官方媒体和军部为这三人命名为“肉弹三人组”!
这名字听着也蛮滑稽可笑的,事实情况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战后一些当时的知情人和亲历者纷纷站了出来,通过媒体向人们证明,这三个所谓的“军神”其实就是三个“倒霉蛋”,被自己的长官选中,在枪口的逼迫之下,去干这种有死无生的“活计”。三人死后也无法安生,还被别有用心的军国主义分子利用,去招募更多的无知日本青年,去做日本侵略战争中,毫无意义的“炮灰”!
谨记于2021年04月17日22时25分。
THE END
感谢您阅读“荆棘鸟”,这是一个普通法律人对生活和工作的肤浅感悟与不成熟思考。如果觉得图文有点儿意思,欢迎长按二维码关注。